暖风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文化中国行|当博物馆遇见这群“95后”,文物成了流行的符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3 21:27:00    

春和景明,文旅热持续升温。今年清明小长假,全国国内超过1.26亿人次出游。其中,各大博物馆“热”力十足,不仅年轻游客成为观展大军,同时在文博场馆从业者中,也活跃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当“白大褂”成为场馆内的一处风景,当武周铜镜遇见赛博朋克滤镜,当中意两国成为展览中的挚爱亲朋,博物馆还是你记忆中的模样吗?在苏州吴文化博物馆,有一群“不按套路出牌”的95后青年,给文物做“体检”,把江南风物、吴地文化送上超市货架……在他们的视角下,每件文物都能用新颖的叙事和别开生面的方式重新诠释,每件藏品都有机会成为流行的符号。

吴文化博物馆书画装裱修复室

“95后”在博物馆做“医生”,接棒书画文物修复

文物修复师王铭钰和马鸣远是吴文化博物馆的“文物医生”,每天在书画装裱修复室忙碌结束,他们就会在博物馆“医疗日记”里记录下当天的工作进度。

工作中的马鸣远与王铭钰

书画装裱修复室在博物馆一楼开放区域,实时向观众展示博物馆的书画修复内容。面对记者的镜头,马鸣远如数家珍地展示他的“宝贝”:分析测定文物元素的X荧光光谱分析仪、清洁文物的超声波清洗器、细致观察文物表面的超景深显微镜……这些都是馆里文保部门的设备担当。

大部分工作时间,这两人都泡在书画装裱修复室里。“书画类修复按洗、揭、补、全的步骤来,马虎不得”。据他俩介绍,“揭”是整个修复过程中最危险的一环,得把要替换的命纸(紧贴绢背的一层纸)和覆褙纸(画幅背面的纸)小心揭开,最考验耐心和专注力。尽管是95后新生代文物修复师,但长时间的浸淫修复让他们熟能生巧,浆水成了“麻醉剂”,针锥成了“手术刀”,每次都能精准找到文物“病灶”完成“手术”。

谈及书画补色,王铭钰和马鸣远总是有说不完的话,讨论哪个颜色更贴合原著、提醒对方避免失误等,滔滔不绝。“历代书画会经过前人的修复贴补传承至今人手中,所以,书画修复是一场接力赛,我们握着的是时代的接力棒。”说话间,王铭钰的眼神中充满对历史的敬意。

配合默契的“姐妹花”,让县区级博物馆走国际范儿

陈辛羽,外语专业出身的她在博物馆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面对丰富的对外交流合作,她游刃有余。姬美娇,吴文化博物馆“最正统的周王室”员工,当她的姓氏和所学专业——商周考古结合起来,一切都显得格外顺理成章。自2022年“伊特鲁里亚人——古代意大利的贵族”展览开始,两位95后女孩就绑定在了一起。

工作中的姬美娇(左一)与陈辛羽(右一)

这是吴文化博物馆第一次与意大利合作的展览。当时,姬美娇作为项目负责人,撰写大纲、文物说明,文物借展,跟进展览项目的各类流程等;陈辛羽则负责与外方策展人及相关合作机构沟通,跟进对外流程并钻研处理展览的细节。

有趣的是,每当展览大纲及文物说明确认,庞大的翻译量便会涌来时,楼下的咖啡外卖也会随之到达。据吴文化博物馆相关数据统计,博物馆西南门员工通道的咖啡外卖量,总会随着布展进程的推进而增长。这其中,少不了这对“姐妹花”的贡献。

“在和国外联系人沟通的过程中,我们时刻保持着理解和尊重。与外方一起工作,磨合是必要的过程,也是我们相互学习的过程。”陈辛羽说。后续,博物馆与意大利又继续合作了“艺术的帝国: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古罗马精品”“马——从地中海到江南的千年权力象征”两个大展,她们合作起来更加游刃有余。特长在合作中被放大,默契始自于磨合沟通,每个展览都能看到这对“姐妹花”忙碌的身影。

博物馆“元老级”员工,把江南风物搬上超市货架

同属95后的袁炜,是建馆时便加入博物馆的“元老”,他善于打破常规,将奇思妙想引入博物馆对外宣传。在博物馆工作的五年中,他常常打破“次元壁”,将他钻研且热爱的江南文化带到苏州各地。“年轻人喜欢逛吃,就把江南风物带到超市吧。”于是,与盒马鲜生合作的“鲜生博物展”是他带着吴文化走出博物馆的第一次尝试,风趣的知识科普及江南百态与生鲜百货同时被陈列在货架上,让市民购物的同时也能感受文化的浸润。

主持悦读沙龙活动的袁炜

“如果可以,我想让每件藏品都成为流行的符号。”袁炜这么说,也一直这么做。此后,他将博物馆优质宣发内容以展览的形式引入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园、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等地,用别开生面的方式,展现了年轻一代重构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式。

当博物馆遇见95后,历史不再是静默的标本,而成了流动的盛宴。吴文化博物馆,这座系统研究、全面展示吴地文化的“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正被这群青年们洋溢的生机和活力充盈着、推动着,用新的方式诠释着。或许,这就是文化传承最动人的模样:历史从未老去,它只是换了一种方式,和每一代年轻人重逢。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徐晓安

相关文章
24万粉丝的“草原歌者”萨础日娜用直播带动村民致富 此心安处是吾乡,何必天涯觅远方。七月的巴雅嘎查草木葱茏,身着民族服饰的萨础日娜正用嘹亮的科尔沁民歌迎接游客,歌声在辽阔的草原上久久回荡。这位90后返乡创业青年萨础日娜,是扎赉特旗阿拉达尔吐苏木巴雅嘎查家喻户晓的人物——她既是短视频平台网络达人、苏木文化村长,也是扎赉特旗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萨
2025-07-27 07:10:00
三国文化薪火相传 成都世运会火炬穿越武侯祠 7月26日下午,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以下简称:成都世运会)火炬传递第四站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西区大门广场隆重举行。以“三国华章”为主题,武侯祠站火炬传递通过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向世界展现成都武侯祠作为“三国圣地”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
2025-07-26 18:39:00
玫瑰的名字,不凋的芳菲:追记宁波籍著名翻译家沈萼梅 沈萼梅。在浙江籍的女性翻译家群体中,北京外国语大学意大利语教授沈萼梅(1940年—2022年)是翘楚之一。浙江大学出版社前些年出版的《译苑芳菲——浙江女性翻译家研究》,将沈萼梅与萧珊(巴金妻子,俄罗斯文学翻译家)等作为宁波籍女性翻译家的代表加以介绍,认为她“在意大利语教学和意大利文学翻译方面造诣颇深
2025-07-21 10:56:00
青岛啤酒节老城会场游玩攻略,上街里这样玩才“嗨啤”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9日讯 7月18日,第35届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老城会场(上街里)已正式启幕,以“青岛与世界干杯”为主题,30天时间沉浸式狂欢,八大主题区域、百场特色演艺、创意互动游戏,带你解锁老城夏日新场景。干杯!潮趣海岸地点:太平路、奇幻海世界夏日沙滩缤纷欢乐元素为主题,汇集海洋元素,B
2025-07-19 19:55:00
为家门口的艺术盛宴点赞 作为土生土长的包头人,我们见证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但说实话,能在家门口看到如此高规格、高品质、接地气的艺术博览会——2025第二届中国·包头艺博会,我还是忍不住要狠狠地点个赞!这绝不仅仅是“看看而已”的展览,它实实在在地走进了市民的生活,让我们对家乡的文化底蕴和发展魄力有了新的认识。“艺博会?不就
2025-07-15 07: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