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泉州一16户小山村,缘何频出“优等生”?海都记者探访了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06:36:00    

N海都全媒体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通讯员 洪春锦 文/图

今年高考分数放榜,南安诗山镇梧埔山村一个只有16户人家的尾墘角落传出大喜讯:考生洪嘉文考取历史类626高分,洪志远拿下物理类655高分。而不久前,这里另一名学子洪珊妮则以复试第一的成绩,考上了福州大学化学与工程技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这个山村小角落,缘何能够同一时间出现这么多名“优等生”?7月17日,海都记者来到这里,探访苍翠大山之下百年老屋里的耕读家风。

南安诗山镇梧埔山村

老屋黑板

尾墘坐落在诗山镇梧埔山村延绵的山脚下,村民新建的房子挨着两座老屋次第排开,错落有序,一条小溪边,是村民世代耕作的稻田、菜地。刚收的早稻还晒在门口的大埕上,房前屋后的龙眼树、柚子树上硕果累累,一幅美丽乡村的图景。

尾墘16户人家都姓洪,往前追溯几代就是他们共同的祖先,此次取得优异成绩的三个少年算起来是堂姐弟。考生洪珊妮的父亲洪福顺说,三个考生都出自普通家庭。洪福顺是村里的一名屠宰户,洪嘉文和洪志远的父母,都早早就远赴深圳打工谋生。

洪福顺说,家族几个孩子取得好成绩的原因,既有族人重视教育的家风传承,也有身边榜样力量的作用。他说,尾墘老屋土墙上一块40年前糊的水泥小黑板,可以算是他们这一代读书之风日盛的开端。

洪景芳母亲陈玉红回忆当时儿子读书的小黑板

尾墘的第一名大学生洪景芳,正是洪福顺的堂兄。三四十年前,洪景芳在养路班做工人的父亲,对家族小孩的学习就特别上心,专门用水泥浆在土墙上刷了一方小黑板,暑假就教自己的儿子、女儿和侄儿、侄女识字。最终,洪景芳考上了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后来又继续深造拿下了博士学位,如今是联勤保障部队第九OO医院的脑外科专家。

洪景芳69岁的母亲陈玉红告诉记者,当时生活很贫困,但洪景芳的父亲总是给孩子们讲述读书的用处,激励孩子努力学习。

洪景芳母亲陈玉红至今保留着儿子1995年军医大学的报到证和中学时奖励的笔记本

榜样力量

有了洪景芳这个榜样,重视教育的风气在这个山村小角落深深扎根。

至今,陈玉红依旧完好地保存着儿子中学时代智力竞赛一等奖所获奖励的笔记本,以及199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的入学报到证。洪珊妮的母亲则将女儿从小学到大学的荣誉证书一张不漏地保存着。她们说,这些要保留给孩子的下一代,让后辈人看到上一代人的努力。

“榜样给我带来了力量。”洪珊妮告诉记者,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洪博士给了她很多影响。在洪珊妮的印象里,父亲总是凌晨4点多就起床摸黑到各村杀猪,而母亲在针织厂上班,还要操持农务,“但是,我去年读完本科,自己准备考研,爸爸妈妈二话不说,都全力支持”。

洪景芳博士不但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还在实际行动上给予鼓励支持。每年春节,回到老家的洪博士会把孩子们叫到一起,为他们加油鼓气。这个月初,听说三个孩子考出了好成绩,他特地请了7天年假,带着三个孩子到泉州市区、永春等地的名胜古迹游玩了一番。

村头柚子树硕果累累

朴素家风

洪嘉文的父亲洪景荣,是洪景芳的堂弟。洪景荣6岁丧父,母亲改嫁,他的伯父、伯母就将年幼的景荣和他姐姐接到家中一起抚养,视如己出。

微薄的工资要养活一家老小,捉襟见肘可想而知。没有什么好饭菜,陈玉红就要求侄子、侄女连同自己的三个子女,每餐都要吃完两碗装得可以看见“山尖”的稀饭,谁没吃完就要挨批。洪景芳的父亲则让孩子们一有时间就到小黑板下一起学习。

洪景芳的同学洪春锦告诉记者,洪景芳读完博士之后就留在福州工作,除了业务精湛,还一直保持着平实的待人处世之风,对于到省城看病的乡亲总是关照有加。偶尔返乡,面对络绎不绝的人登门问医,他也总是耐心解答。

洪嘉文、洪珊妮、洪志远(从左到右)

懂事少年

三个少年的朴素、努力、懂事,也常被家长和村民提起。

洪珊妮的父亲洪福顺说,女儿太懂事了。他和妻子平日里起早贪黑地劳作,女儿都看在眼里,总尽量不给他们添麻烦。即使是基本的生活费,她也省吃俭用,很少主动开口。有一次,他送女儿到校后,就匆匆折回准备去卖肉,到了半路他才想起忘了给女儿当周的生活费。打电话问女儿怎么不提醒他,可女儿说,自己还有几十块钱,够用。

洪嘉文的父亲洪景荣和母亲阿英2007年就到深圳务工,生活不易,但从小同为孤儿的夫妻俩,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从来都不含糊。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就开始培养儿子的阅读习惯,每一两周就会带他去当地的图书馆看书。平时,为了不让儿子看电视浪费时间,阿英甚至把电视遥控器带在包里去上班。嘉文也很懂事,学习一直很自觉。

洪志远的父亲洪奕碧,高中毕业后就参军入伍,后来也南下深圳务工。他家租处和洪景荣离得不远,两家人经常在周末相约带小孩到图书馆看书。当年由于填错高考志愿,洪奕碧和读大专的机会失之交臂,这一直是他心中的遗憾。所以,从儿子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经常给他讲洪景芳读书的故事激励他。

暑假返乡正在家门口帮爷爷奶奶翻晒谷子的洪志远告诉记者,自己高一、高二时学习都很好,高三时一次没考好,被老师狠狠地批评了,但他明白:“知识的积累不在一朝一夕,一次失利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最终高考时他稳定发挥,考取了心仪的大学。

编辑:陈佳卉

审核:宋晖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相关文章
“雷锋奶奶”走进楠竹社区养老站宣讲红色故事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4日讯(通讯员 黄露娜)8月22日,被孩子们亲切称为“雷锋奶奶”的天心区党史教育“五老”宣讲员,走进长沙市天心区暮云街道楠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为这里的青少年带来了一场以“红色基因代代传、暑假党史宣讲与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宣讲活动,用鲜活的红色故事点亮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活动中
2025-08-25 08:53:00
镇少年·七彩的夏日 | 守护暑期安全 提升应急能力 暑期向来是青少年安全事故的高发时段,为进一步强化社区孩子及家长的安全防范意识,助力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且愉快的假期,8月13日,崇文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携手丹徒区红十字会精心策划并开展了“筑牢暑期安全防线 提升青少年应急能力”知识讲座,为孩子们的暑期安全撑起了坚实的保护伞。在防溺水安全讲解环节中,志愿
2025-08-21 09:42:00
太突然!福州一退休环卫工手机被“打爆”!真相让人泪目…… 10元、50元100元、1000元…………最近这两天福州市闽侯县居民冯昭兴的微信和支付宝账户里连续收到陌生人发来的钱原来,就在8月13日,福州晚报刊登了一则题为《冯昭兴:用爱“驼”起一个家》的报道,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许多人自发地向这位遭遇困境的老人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特别感谢大家送来的爱心与关
2025-08-18 17:15:00
巧化养老钱保管风波 近日,汪清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特殊的保管合同纠纷。一笔本为安享晚年的拆迁款,却意外引发母女嫌隙、姐妹龃龉。年逾七旬的赵某名下的某村房屋拆迁后,获得了一笔数额不小的补偿款,她将这笔“养老钱”存入大女儿张某梅名下的银行账户,张某梅因其妹妹张某红居住较近、办事细心,便将这张银行卡交由其保管。然而,矛盾在
2025-08-18 15:21:00
清徐县清源镇城东社区暑期公益托管 点亮多彩时光   本报讯(见习记者 孙佳敏 通讯员 刘凯 文/摄)暑假期间,清徐县清源镇城东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却传来琅琅书声,清徐县志愿者协会与城东社区共同打造的暑期公益托管班开班,为儿童开启一段充满欢乐的假期旅程。  开班仪式现场,由社区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组成引导团队,通过“心愿树”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写下小小心愿,
2025-07-24 07: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