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信仰之歌代代传唱 400人齐聚雨花台烈士陵园祭英魂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16:00:00    

英魂永续,山河为证。4月4日上午9点,忠魂永续 信仰长歌——2025“雨花·清明祭”在雨花台烈士陵园庄重举行。随着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在上空响起,礼兵迈着铿锵的步伐走向纪念碑,雨花英烈亲属、南京市中小学生代表、消防武警、医护人员、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职工代表等400名社会各界人士向革命烈士默哀致敬、并献上手中的鲜花。活动通过庄严祭扫、故事寻访、文物捐赠、后人讲述等环节,让动人心魄的信仰故事在雨花台这片热土上再次传唱。

持续深化“红星计划”,不断丰厚文物“家底”

40个小时,2106公里。

这是年逾70的张本信,从家乡云南昆明出发抵达雨花台烈士陵园的路程,同他一道的还有他的妻子。

张本信的爷爷张炽,是一位建党初期就入党的共产党员,曾在昆明、北京、大连、广州、南昌、上海、南京等地从事革命工作,领导过一系列革命斗争,对党的革命事业做出过重要贡献。1933年4月1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时年35岁。

2023年10月25日,张本信向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捐赠了张炽烈士的日记本、照片等10件手稿原件。活动现场,这批文物首次面向公众展出。

张本信讲述了文物捐赠背后的故事,“这些东西在我手上很多年了,代表他人生的轨迹。文物背后是先辈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财富不仅仅属于我们,还应该属于更多的人。拿到雨花台可以让更多人研究他的这种精神、这种大爱,希望通过 ‘红星计划’使这批文物得到更好地保存与展示。”过去的记忆顷刻间涌上心头,他语气哽咽,眼里泛起了泪花。

从未停止的寻访,是更动人的缅怀。

“红星计划”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2019年发起的一项综合性革命文物史料征集活动,旨在进一步丰富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馆藏文物,用好用活雨花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这些年,为了一张照片、一份手稿,“红星计划”的工作人员四处奔波,在国内外进行“拉网式”搜索和征集。该工作得到烈士亲属和各地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越来越多“红色传家宝”跨越千山万水“回家”。2024年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红星计划”共征集文物藏品及史料714件/套。

保护烈士文物史料不仅是对烈士亲属承诺的兑现,更是对先烈们英勇事迹的永恒铭记。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现场以一封满含深情的感谢信,感恩多年以来以张本信先生为代表的千千万万烈士亲属的无私奉献与默默守护。雨花台庄严承诺:亲属们托付的每一件文物,必将得到最妥善的保管、最有力的激活。同时,雨花台现场还将张老捐赠的部分文物复制件回赠予他,希望这些承载历史记忆与荣耀的文物,能成为他生活中一份温暖的陪伴。

在南京师范大学王磊教授看来,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不仅仅是一件件“躺”在纪念馆的老物件,更是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创新培育“传承人”队伍,凝聚新生代红色力量

2024年底,中国药科大学学生赵怡灵加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小雨滴”志愿服务队,成为一名传播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的志愿者。

她还有个特殊的身份,冷少农烈士的后代。

冷少农,曾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的秘书,又是南京国民政府军政部部长的秘书,但他真实的身份是中共地下党员。1932年被叛徒出卖,6月被秘密杀害于雨花台,年仅32岁。

在雨花台做志愿者对赵怡灵来说有特别的意义,“作为烈士的后代,这是一种血脉相连的传承。”成为志愿者后,她知道了更多雨花英烈的故事,“他们的精神让我坚信,信仰不会因时间褪色,信仰会因传承而永恒。我会努力把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讲给更多人听。”

小雨滴,滋润万物,触发新生。

精神的传承不仅流淌在血脉中,还体现在行动上。许多英烈的后代正用行动诠释精神的“接棒”,延续着那份信仰与力量。

活动现场,赵怡灵与任天石烈士的后人张天骐共同演绎了音诗画《血脉里的火种》,再现了任天石烈士从“救命”到“救国”的革命故事。张天骐字字铿锵,“从小我就听爸爸妈妈讲太爷爷任天石烈士的故事,我要向太爷爷学习,成为一个有勇气、有担当的人。我也会努力把太爷爷的精神传承下去。”

当天还举行了第一批“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传承人”聘任仪式,赵怡灵、张天骐、于以振烈士亲属于梓宸、孔繁蕤烈士亲属孔纯熙、潭圣哲作为代表上台受聘。赵怡灵现场发起号召,鼓励烈士亲属中的年轻一代加入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传播队伍,为宣传和弘扬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了解,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将以此为契机,登记年轻一代英烈亲属名录,打造新生代“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传承人”的队伍,以连点成线,凝聚新生代红色力量,让雨花英烈事迹与精神代代传承。

深入开展“馆校合作”,赋能红色基因表达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1948年10月19日,南京中央军人监狱刑场上,五名烈士手脚戴着镣铐,在“中国共产党万岁”的高声呼喊中,壮烈牺牲。其中,最小的烈士赵良璋年仅26岁。

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活动现场,由赵良璋母校——南京市第五中学话剧团演绎的话剧《暗夜飞鹰·黎明长歌》,带领现场观众穿越历史时空,感悟信仰力量。南京传媒学院舞蹈学院带来的舞蹈《道路》则采用群体叙事手法,再现了雨花英烈前赴后继的壮烈征程。

1955年,全国第一支英雄中队——“卢志英中队”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诞生。在“卢志英中队”的影响下,南京乃至全国一个又一个以英雄名字命名的“英雄中队”诞生。卢志英中队、邓中夏中队、恽代英中队、孙津川中队、骆何民中队、郭纲琳中队、许包野中队、黄励中队、罗登贤中队……这一个个令无数中华儿女称颂的名字,在时代传承中传递着信仰的力量。

现场,英雄中队孩子们带来的音乐情景表演《如愿》,唱出了他们对过去的缅怀与致敬,对未来的期许和开创,这正是他们作为新时代青年对于英烈未竟理想的最好回应。

英雄中队是精神的延续,更是使命的传承,英烈的精神将永远伴随孩子们茁壮成长。

近年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通过志愿服务、红色宣讲、参与课程开发等多样化形式,持续推动红色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社会教育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充分汇聚教育合力,每年持续举办覆盖南京市中小学的大型实践研学教育活动,推动全市以雨花英烈姓名命名的英雄中队来陵开展授旗仪式。我们精心打造了‘雨花思政’——‘信仰的种子’系列活动,累计开发45节思政课程,培育了近50名‘种子教师’。为了更好地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还创新性开发了一系列‘思政+美育’的融合性课程。未来将继续深化和完善现有课程。”

石阶犹响铿锵步,碑铭新绽白玉兰。

历史不会被忘记,精神永远会传承。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序厅里,“信仰的力量”五个红色大字赫然醒目。大门口,一群又一群参观者正在走来……

(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供图)

相关文章
务实笃行锐意进取 凝心聚力再启新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我市引起热烈反响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在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
2025-09-05 08:07:00
《赎梦》导演张家辉:四年磨一剑,挑战“非主流”惊悚片 由张家辉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赎梦》已于8月23日全国正式上映。影片由刘俊谦、陈法拉领衔主演,袁富华、朱晨丽主演,在大银幕上展开一段穿梭于现实与幻觉之间的心理迷局。电影讲述在一场诡谲离奇的车祸中,精神颓废的午夜司机蔡辛强(张家辉 饰)结识了具有极强窥探欲的心理医生文思豪(刘俊谦 饰),在心理治疗过
2025-08-26 11:13:00
看小说学盗墓挖走20余件国宝 特大盗墓案细节曝光 位于湖北省枣阳市的郭家庙墓群,是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2023年,几名盗墓贼却潜入这里,盗走了20件珍贵的青铜器。今年3月,随着主犯余某的落网,这起离奇盗墓案的诸多谜团被一一揭开。  盗墓贼潜入古墓群 20件珍贵青铜器被盗  古墓中,簋的数量是判断墓主人爵位的依据之一。  襄阳市博物馆陈列展
2025-08-26 08:25:00
遇见·上党文物——宋白釉开光剔刻花卉纹瓷枕 为持续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助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上党区文博馆推出“遇见·上党文物”短视频系列展播,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就能感受上党区的文化魅力。宋白釉开光剔刻花卉纹瓷枕宋白釉开光剔刻花卉纹瓷枕,通长19.5厘米,通宽14.3厘米,通高10.8厘米。瓷枕是在黑褐色的胎体上施白色化妆土,其上施透明釉,枕
2025-08-18 16:35:00
聆听烽火记忆 守护红色荣光 八月的呼和浩特,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泛黄的功勋章上,映照出岁月的沧桑与荣耀。近日,玉泉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携鲜花、慰问品,走进抗战老战士王希伍家中。1938年,15岁的王希伍投身冀鲁豫边军区19团,成为一名抗日战士。1942年观城县遭遇日军突袭,他在掩护群众转移的战斗中负伤,因战致残被评定为7级残疾
2025-08-15 16: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