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首次深海点亮“中国星”,西湖大学新型无人潜航器海试成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17:08:00    

在海底一千米,一颗“中国星”逐渐亮起——这是由西湖大学流体智能与信息化实验室研发的新型无人潜航器“西谷II号”创造的奇迹。“西谷II号”近期在中国南海海试成功,世界首次在深海无氧环境(1100m)实现小型斯特林发电机发电。

斯特林发电机点亮中国星实时画面

从“可达”到“可动”:仿生潜航器的进阶之路

两年前,“西谷I号”以仿生结构驱动技术首次抵达海底2000米,实现“可达”;如今,“西谷II号”更进一步,在2000米深处完成灵活机动、自主巡航等复杂动作,迈出“可动”的关键一步。

“西谷II号”下放时

这台长3米、宽3米、高1.5米的潜水器,外形复刻了海洋中的“魔鬼鱼”蝠鲼。

团队认为,“鱼”才是海底世界的主宰。鱼形机器人能更好地适应水下的环境、保证平衡性,同时提高能效和灵活性。此外,仿生外形和柔性鱼鳍驱动可将噪音与水流扰动降至最低,减少对深海生态的干扰。

“深海舞者”的硬核实力

“西谷II号”的核心突破在于其智能运动能力:它能像真鱼一样急停、原地转向,在激流中保持稳定,还能通过自适应系统实时调整深度与姿态,自主规划最优航行路径。

“西谷II号”深海运动画面

这些能力并非“表演”,而是为实际作业量身定制——未来能够在自然勘探、珊瑚礁观测、生态修复、海底采矿、设备维修等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资源采集与海底工程的复杂任务中大展身手。

“90后”团队与大海的浪漫博弈

操控这一系列“世界首次”的是一支年轻的团队,8名核心成员均为“90后”,年龄最小的博士生出生于2001年。总设计师李伟琨和总负责人范迪夏带领团队历经近一年研发,又因“等船、等设备、等人、等天气”多次推迟海试。

完成任务后回收中的“西谷II号”

2025年2月25日,“西谷II号”终于随“嘉庚号”科考船启航。李伟琨难忘3月4日的夜晚:科考船一侧月明星稀,另一侧乌云压顶,风浪逼近。“那晚我们争分夺秒调试设备,就像与自然博弈。”他回忆道,“但正是这种未知与挑战,让深海探索充满浪漫。”

未来:从“可用”到“好用”

“我们的目标是实现潜水器的‘可达、可动、可用、好用’。”范迪夏团队相信,通过不断提升潜水器的性能和适应性,可以更好地满足深海探索和作业的需求,为海洋科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出海前“西谷II号”团队大合照

随着“中国星”在深海点亮,人类对海洋的认知边界正被不断拓展。正如范迪夏所言:“中国的载人潜器,在世界技术层面上处于领先地位了。希望我们的无人的新型的潜器,能和我们载人潜器共同发展,形成在技术领域占领高地的海洋强国。”

相关文章
缺人!百万空缺,岗位超多!有人转行后收入翻番…… 近期,“‘绿领’职业成就业新风口”“碳中和人才缺口近百万”等话题引发关注。数据显示,目前“双碳”领域的相关从业者仅10万人左右,仍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从鲜为人知的“小众派”,到需求市场的“香饽饽”,“绿领”职业缘何兴起?未来发展前景如何?“绿领”,是指环保、低碳、循环经济等领域的从业者。《中华人民共
2025-07-27 20:26:00
文脉华章|一城聚一线 一脉长相承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条始建于元代成型 调整于明清时期发展 保护于近现代纵贯北京老城南北的中轴线自肇建迄今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都城中轴线发展至成熟的杰出性更向世人展现出中华文明强大的生命力和延续性以钟鼓楼为北端这条中轴线一路向南经
2025-07-27 15:37:00
尹锡悦被裁定就紧急戒严事件向104名国民赔偿,每人10万韩元 7月25日,据环球网援引韩联社报道,首尔中央地方法院25日裁定韩国前总统尹锡悦应就紧急戒严事件向遭受精神损失的国民承担赔偿责任。这是韩国法院首次认定国民因紧急戒严事件遭受的精神损害可依法请求赔偿。报道称,首尔中央地方法院25日作出判决,支持以李某为首的104名韩国国民提起的损害赔偿诉讼,判令尹锡悦向
2025-07-25 17:46:00
加拿大省长们终于"醒悟":美国把我们当敌人 特朗普此前宣布,将自8月1日起,对自加拿大进口的商品征收35%关税。在与美国贸易冲突持续之际,加拿大各省省长呼吁联邦政府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多名省长表示,特朗普的行为仿佛把加拿大当做敌人,加拿大必须与中国打交道,并与中方建立更广泛的联系,减少对美国的依赖。7月21日至23日,加拿大全国各省省长齐聚安大
2025-07-25 14:26:00
进贤仓历史文化街区 考古再现城市年轮 7月23日,在南昌西湖区进贤仓历史文化街区考古现场,古城墙遗迹轮廓清晰,分属于不同年代的遗址渐次增筑,汉、唐、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各类砖墙缝隙交错、层递而上,犹如城市年轮,展现千年南昌历史脉络,再现南昌民俗风貌。据了解,此处目前已勘探约4000平方米,调查与试掘清理遗迹单位20处,重要遗迹包括宋代
2025-07-25 10: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