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6 09:06:00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成龙 通讯员 楚仁轩
“大口径高通畅率人造血管产业化项目,目前已进入动物预实验阶段。”7月25日,提起平台在孵项目的发展近况,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总经理杨明颇感振奋。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凶险的心血管疾病,极易导致血管撕裂。治疗此病的关键,就是及时为患者更换人造血管。以前,人造血管的原材料主要依赖进口,不仅价格高昂,且容易渗血、不耐穿刺。武汉纺织大学徐卫林院士团队聚焦这一领域研究了20多年,模仿人体血管的三层结构,制造出与人体血管结构相同、功能相近的高仿生人造血管。
技术有了,但要想实现产业化,前期至少需要投入上亿元,且三五年内不可能产生效益。2023年6月,在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的牵线下,徐卫林院士团队与国内大健康领域的龙头企业稳健医疗达成合作,面向市场需求继续推动技术迭代,让这项创新成果最终走出“深闺”。江夏区斥资近2000万元,为该项目配建厂房,今年5月已竣工并投入运行。
在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的牵线下,“人造血管项目”落户江夏。
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是在省科技厅的指导下,由江夏区政府、武汉纺织大学、稳健医疗集团等多方力量共建的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我们的目标是在学校的科研团队与企业间架起沟通合作的‘桥梁’。”杨明说,该平台坚持以“用”为导向,依托专业的技术经理人团队,一端面向以武汉纺织大学为代表的在鄂高校,挖掘纤维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项目;一端面向市场,针对科研项目集成转化、孵化、资本化、产业化等服务,让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真正从“纸上”落到“地上”。
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
为更好地服务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选址在距离武汉纺织大学直线距离仅约500米的江夏阳光创谷。截至目前,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已转化落地新材料、大健康、智能制造等科技型企业30余家,并面向全国征集遴选储备纤维材料领域创新项目200余项。其中14家企业,是由武汉纺织大学校友创办的。
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举行项目开工暨成果转化活动。
基于3D视觉毫米波理疗机器人项目,正是从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上“长”出的武汉纺织大学校友创业项目,其技术最早由校友企业稳健医疗开发,在江夏区落地孵化成立企业。如今,该项目产品已在武昌区、江夏区的多家康养机构,以及武汉市中心医院投入使用。
以服务纤维技术成果转化为基础,湖北省先进纤维材料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的服务已覆盖通讯、航空、医用、建筑等16大领域。2024年至2025年,该平台连续两年在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绩效评价中获评“优秀”等次。
先进纤维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
“我们平台与各类科创项目能够互融共生,得益于各类资源要素在湖北的加速集聚。”41岁的杨明是荆州人,曾在深圳从事技术转移转化领域的管理工作。他认为,湖北正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为广大创业者提供了宝贵机遇。“我们将持续拉长平台在‘架桥’和集聚资源等方面的长板,为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贡献更多科创力量。”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