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300尾中华鲟幼鱼放流闽江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5:45: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日,在福州闽侯县白沙金钟阁公益放流点,300尾植入PIT芯片的珍稀鱼类中华鲟二代幼鱼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被放流到闽江。

这是福建社团公益组织与相关部门联手开展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丰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又一举措。

据了解,中华鲟曾分布在我国长江、珠江、闽江、钱塘江、黄海等水域。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华鲟种群陆续消失,现仅存于长江和近海,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闽江是福建母亲河,水量充沛,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众多珍稀水生生物的栖息地。早在1911年,福州曾发生过救助并放生中华鲟的故事。1998年,400尾幼鲟在闽侯白沙镇的闽江段被标志放流。2014年,琅岐闽江口附近,渔民捕到一条60余厘米的中华鲟;2011至2016年,在泉州沿海,渔民曾6次捕到中华鲟并放生。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武汉长江中华鲟保护中心主任危起伟表示,中华鲟等珍稀物种的存在,是闽江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标志。此次放流的300尾中华鲟子二代幼鱼,每一尾均被植入PIT芯片,可追溯其“家族谱系”和放流轨迹。

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总干事邓佳瑜表示,此次放流活动,将中华鲟作为旗舰物种,希望呼吁更多公众关注闽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目前闽江仍处于禁渔期,可以让中华鲟避免被捕捞的威胁,同时借助禁渔期生态环境改善、食物资源丰富,更好地适应闽江水域。

记者了解到,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将与相关部门、科研单位密切沟通与合作,对中华鲟在闽江生态习性等进行监测,了解其生态环境需求和生存状态。

当天的增殖放流活动中,还放流15公分左右草鱼、鲢鱼等鱼苗12000尾。

增殖放流结束后,举行第56个世界地球日暨福建省第四届海峡科学放生护生研讨会,专家学者、社团组织代表、环保志愿者围绕“共筑生态防线,应对气候变化下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守护母亲河”等主题展开研讨。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与福建省绿家园环境友好中心签订科学放流公益项目合作协议书。(记者 闫旭)

相关文章
永州冷水滩:“AI哨兵”系统织密乡村防溺水安全网 红网时刻新闻7月15日讯(通讯员 周艳梅 王庚娣)暑期防溺水,科技来助力。永州市冷水滩区上岭桥镇创新引入防溺水“AI哨兵”系统,并通过“技防+人防+物防”相结合的方式,为青少年生命安全构筑坚实屏障。重点水域布设的高清智能摄像头。王庚娣 摄“小朋友,要注意安全,下次不要来水边玩了。”在永州市冷水滩区镇
2025-07-15 12:01:00
【活力中国调研行·河北篇】工业区蝶变生态园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应有之义。我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生物多样性"家底"愈发厚实,美丽河北生机盎然。《活力中国调研行·河北篇》,今天走进邯郸市复兴区。从工业区到生态园,在这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生态之美
2025-07-08 15:31:00
宜宾长宁:“志愿红”巡河入户 筑牢防溺水“生命防线” 纳税人报记者 李秋玲 暑期将至,水域安全成为重中之重。近日,宜宾市长宁县红十字防溺水志愿服务队队员们顶着烈日酷暑,开展专项巡河与入户宣传活动,将防溺水安全知识精准送达沿河居民与休闲人群,为守护群众生命安全构筑坚实屏障。在淯江河畔,队员们送上图文并茂的防溺水宣传资料。他们结合真实案例,用亲切的乡音耐心
2025-07-04 10:06:00
虞公港首泊万吨货轮开启江海对流新格局 岳阳晚报6月29日讯(通讯员 张千帆)6月27日上午11时,满载砂石的万吨级货轮“弘洋2168”从湖南虞公港码头鸣笛启航,缓缓驶向长江下游。此次首航标志着虞公港首次成功完成万吨级船舶靠泊作业,为实现砂石矿石双向对流及通江达海功能奠定硬件基础。“弘洋2168”的航行轨迹勾勒出虞公港“南砂北运、北矿南输
2025-06-30 09:43:00
第50届武汉7·16渡江节东湖测试赛顺利进行 6月22日,湖北银行·2025第50届武汉7·16渡江节东湖集中测试赛在东湖听涛景区进行,21个群众方队的1400余名泳者,呼喊着渡江口号,以整齐的方队形式往返畅游约2000米,顺利完成了测试。根据竞赛规程,渡江节前,所有横渡方队都要在公开水域进行8次以上的集中训练。从6月开始,参加今年渡江节的20
2025-06-22 19: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