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4 09:00:00
这几天,位于澄江市海口镇的抚仙湖国有林场帽天山林区白蚁鸡枞菌仿生种植基地内,技术人员正仔细检查白蚁巢穴的生长状况,这些白蚁是鸡枞菌仿生种植的关键环节,它们通过筑巢活动为菌菇生长营造理想环境。基地负责人、澄江市林下经济暨研学博士工作站负责人孙浩介绍:“我们人工投喂有白蚁的信息素和生物材料的饵料,引诱白蚁来定点取食,这一堆森林培菌白蚁就会变成长出鸡枞菌的一种特殊种群。”
鸡枞菌是与培菌白蚁共生的珍稀食用菌。据孙浩介绍,在自然条件下,仅约5%的野生白蚁巢能产出鸡枞菌。通过建立“白蚁种苗+菌种幼苗”双接种体系,结合“土堆+控温薄膜”的仿生蚁堆技术,使种植单元出菇率3年内提升至80%,较自然发生率提高16倍,成功实现这一珍稀菌种的可控化培育。“人工栽培鸡枞菌采取的是林下模式,现在我们的实控区在4000亩左右。”孙浩说。
该项目采取“公司+农户”的产业帮扶模式,通过与玉溪市林草局以及当地村委会合作,带动40余户农户参与。基地提供种苗、技术,农户以劳力入股,前3年回本后,后续40年至70年收益全归农户。目前,基地已完成4000窝菌菇种植,采收期为每年的6月至10月,7月至8月为丰产期。
在龙街街道养白牛社区,西梅种植项目正稳步推进。2200亩土地上,30万株西梅树苗茁壮生长。项目副总经理周丰介绍,基地坚持生态优先,全程不用化肥农药,树下套种大豆、南瓜等作物,既控草又养地,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预计后年果树会逐步挂果,成熟期一棵树的成果能达50公斤。
据了解,该项目除了西梅种植基地的基础建设,后续还将完善物流、仓储及深加工等配套产业。项目当前日均可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成熟期用工规模预计达每天2000人,可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形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
从鸡枞菌种植的技术突破到西梅产业布局,澄江市以生态为基、科技为翼、惠民为旨的发展理念,让林下空间焕发勃勃生机。
云南网记者 杨茜 通讯员 符亚娟 师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