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7 03:22:00
【聚才论道】
博士后群体是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士后制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制度保障。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共设立8800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累计招收博士后人员超40万人。但当前,一些地方仍存在博士后站点基地布局调整不及时、重引进轻培养、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供需对接不紧密、博士后岗位吸引力降低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
博士后站点是连接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的重要桥梁,能够助力博士后将学术前沿洞察力与产业转化实践力有机结合。为此,要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集聚高水平平台、高水平导师、高水平人才,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
聚焦“专精特新”产业,优化站点布局
博士后站点汇聚了优质的项目资源、导师指导、科研同行,博士后进站后能够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科研攻关,是名副其实的科研成果“蓄水池”、科研能力“加油站”、科研人才“特种兵训练营”。为此,要根据各地现实需求,及时做好博士后站点布局优化文章。
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科技前沿,布局博士后站点基地,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引导措施,推动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构建“产业引领、站点支撑、企校协同”平台体系,打造赋能发展的“强引擎”。如浙江杭州余杭区聚焦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等产业,面向高校科研院所、标志性产业链重点企业,不断梳理平台建设需求,目前已有超过40家高新技术企业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吸引超过800名博士后参与前沿研究。
合理增加“专精特新”企业布点,适当控制高校、科研院所布点;合理增加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布点,适当控制哲学社会科学布点;合理增加新兴研发机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单位、高端智库布点,适当控制传统类研发组织布点;合理增加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布点,适当控制传统产业、一般产业布点;合理增加交叉学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布点,适当控制单一学科、单一性质机构布点。如湖南坚持“有进有出、动态调整”管理原则,2025年初撤销了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将空出的指标给了一些更需要的新兴企业,使有限的科研资源发挥出最大作用。
架稳育用“成长梯”,加大托举力度
博士后在站年龄大多为28岁至35岁,处于创新创造的黄金阶段。博士后站点要持续完善培养、激励、服务保障等机制,架稳育用相长的“成长梯”,建设成为实现关键领域突破的重要策源地。
要压实合作导师培养责任,健全合作导师考核问效机制,确保合作导师实质性指导时间,增加博士后深度参与重要课题项目研究机会。组织专家指导团“一对一”助力博士后,科学制定研究方向和路线,提供个性化帮扶。分类制定博士后学术准入条件、出站条件,强化中期和聘期考核。如广东深圳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博士后日常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标准,组织博士后的开题考核、中期考核和期满考核。
注重打通链条,贯彻“投资于人”理念,统筹人员、平台、基金、项目,根据不同类型和需求,确定不同的资助项目、资助方式和资助力度。要强化设站单位投入责任,将博士后经费纳入单位预算管理,增加非竞争性项目资金支持。将全职博士后与“预聘—长聘制”结合,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资及科研资助。加大“师资博士后”选拔力度,及时聘任到相应岗位,补充到学校人才队伍中,打造成才留才用才快车道。如上海发布优化博士后发展综合环境文件,旨在为上海博士后提供进站、在站、出站的全过程、全方位、全链条支撑体系,新设“博士后国际合作交流”资助,对海外引进博士来沪从事博士后研究、博士后来沪工作和国内派出博士后给予资助。
培育创新创业“金种子”,赋能成果转化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博士后科研产出主要指标实现翻番,发表科学引文索引(SCIE)高水平论文增长256%,承担科研项目增长93%,专利申请增长212%,高水平科研成果增长252%,在国家重大项目科研团队中充分发挥了挑大梁作用。为此,博士后站点要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发挥博士后平台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功能,努力培养一支创新创业成果突出的博士后队伍。
健全“政府引导、市场配置、资本主投”的博士后创业生态,对主要从事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的博士后,把研究成果转化应用情况作为重要评价标准。把高校博士后合作导师在企业取得的业绩作为职称评价、聘任晋升、专家选拔等重要依据。如福建宁德通过“企业出题、高校解题、博士后答题”协同机制,建立以技术突破、成果转化、产业贡献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让博士后高度融入宁德产业创新实践。
定期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培育一批博士后科技成果转化基地,集成创业孵化、项目路演、双创服务等功能,提供专业高效支撑,持续壮大博士后创新创业“金种子”群体。中南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梁烨在站期间,在合作导师指导下,带领团队针对颅颌面传统手工植入物成型难题,发明了全球首台颅颌面植入物个性化成型机器人,有效提升颌骨手术治疗效果和诊疗效率,获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金奖。
实践证明,我国博士后站点已经成为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孵化器”、科研攻关的“加速器”、赋能发展的“助推器”。下一步,要进一步加强供需对接、优化组织生态、推进改革创新,帮助更多博士后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作者:周湘智,系湖南省社科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人才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