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3 22:28:00
《科创板日报》5月13日讯(记者 陈美)近日,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之举,受到市场关注。
有头部生物医药机构的投资人士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科创专线”的推出,让市场看到了联交所再次以积极的姿态拥抱18A生物医药科技公司的态度,这对于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生物医药行业来说,是一剂强心针。
在该位投资人士看来,“科创专线”出台的两大举措,精准契合早期科技创业公司的发展需求。
一是,保密提交降低信息泄露风险。这大大增强了企业上市的信心,特别是保密递表机制为处于研发关键阶段、尚未产生商业化收入的前沿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了双重护城河。一方面,降低了早期信息披露压力,完整守护营运策略与核心技术,加大竞争壁垒;另一方面,也避免管线数据与专有技术被竞争对手“逆向拆解”,显著提高上市动机并加速融资进程。
二是,提升企业上市效率和质量。联交所具备审批《主板上市规则》第18C章及18A章上市申请的相关经验,能够为“科创专线”提供指引,在专业团队、科技公司核心产品、监管标准、投资者资格及行业归类等关键问题上,提供明确的初步指引。这使得企业可以更早、更具体地了解相关规则,进而更精准地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正式的预沟通流程。
“整体而言,‘科创专线’将让特专科技公司和生物科技公司的上市路径变得更顺畅。”该位投资人士谈到。
“科创专线”的推出,不仅为生物医药企业上市带来新机遇,也进一步点燃了港股资本市场的活力。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备受全球资金青睐,其背后的驱动因素也值得探讨。
美敦力中国基金管理合伙人王靖华在2025VBEF未来医疗医药百强展会上表示,港股的生物医药资产处于被低估的状态。“从国际视角来看,港股生物医药公司整体的创新能力被普遍认为并不低于A股,但同一家公司在港股的估值也往往只有A股的一半,这一方面是两个资本市场定位不同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侧面反映了港股市场中一些科技公司的价值。”
不仅是生物医药公司在港股市场被低估,在王靖华看来,投资者对于港股整体的态度也在发生转变,且十分显著。“特别是生命科技中的创新药企通过技术授权许可(License Deal)的方式交易,以及DeepSeek、宇树科技等公司,均受到了国际资本的关注。在交流中发现,国际资本对中国创新都有了新的认知,这些认知均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国际资本对中国资产的看法。
此外,一些国际资本在香港资本市场做对冲风险投资,也是港股活跃的因素之一。“这一方面是源于外部环境的波动迅速,导致国际资本需要市场做对冲交易,香港市场自然成为很好的交易市场;另一方面是美元投资占比较高的国资,长期来看高占比的配置已具有压力,进而流入香港资本市场。”
在港股市场格局重塑与政策红利释放的背景下,投资机构也在积极调整战略布局,以捕捉新的投资机遇。
华盖医疗首席投资官王珣表示,过去三年多时间,华盖医疗做出很多战略调整:由于国家政策目前倾向于鼓励医疗行业的非营利性发展,因此暂时弱化了医疗服务板块的布局。同时,积极拓展AI+医疗赛道的投资。“最初这一决策被提出时,市场对AI+医疗究竟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创造何种价值还存在困惑。但随着DeepSeek、ChatGPT等技术的兴起,华盖在内部已组建新团队,深入研究,挖掘更多潜在机遇。”
而药物和医疗器械依然是华盖医疗重点关注的两大领域。“从好的方向上看,这两个领域存在不少有利因素,但集采政策带来的挑战也不容忽视。随着国内药价受集采影响,未来商业化和盈利空间面临较低天花板。在此形势下,开拓全球市场成为关键方向。”
王珣认为,在医疗器械领域,相比药物,前者进入国际市场的门槛相对较低。因此,沿着这一主线,华盖医疗将重点聚焦于行业整合与进口替代两大方向,积极寻找能够面向全球交易的优质项目。
无锡市创新投资集团总裁王志行也表示,市场多元化是医疗器械公司发展的一大方向。“交流中发现,一些医疗器械的公司产品开始销往中亚,而价格是国内及其他地区售价的5-6倍。由此可见,拓展中东、东南亚、中亚等新兴市场,具有巨大潜力和价值。”
从投资角度来看,王志行认为,有两个关键方向值得重点关注:一是国产化,尤其是在器械耗材领域,这一趋势蕴含着丰富的投资机遇;二是供应链本地化,催生出大量投资机会。
(科创板日报记者 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