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语法课为思维而教怎么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08:40:00    

我曾在湖北观摩了两节初中英语课。一节是当地教师执教的听说课《An old man moved the mountain》,另一节为新网师英语学术负责人王辉霞老师带来的语法课《Don't eat in class》。

结合我正在进行的青年课题研究主题,我将观测点设定为:怎样的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尤其是高阶思维?

在第一节课中,教师从学校社团申请的情境入手,以讲故事社团导入话题。整堂课注重基础,在语音示范和操练上非常扎实,并使用了小组积分抢答等方式激励学生参与,课堂氛围热烈。

然而,如果从思维品质的观测点入手,这堂课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课堂更重视“双基”,而忽略了课堂的概念生成——课堂中大量的时间用于重复操练语音,碎问碎答居多,缺少对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的发展,看到的更多是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连接和教师密集、流畅的提问及讲授。例如,在输出环节,教师让学生角色扮演,还原了愚公的家庭会议,以及复述文章,除了让学生再次巩固文本信息之外,学生的独立、批判和创见思考并没有展示出来——愚公究竟是愚还是智?愚公的故事放在当下是否合宜?如何看待愚公和智叟的言论及其背后的价值立场?

在第二节课中,王辉霞老师刻意选择了一节最难上出彩的语法课。在教学中,王老师突破了以往语法课中直接出示语言现象—归纳总结规律—操练巩固的环节设定,而是围绕大概念“Rules make life in order”(规则让生活有序)来组织,并分解为How to talk about rules? Why do we need rules等基本问题展开。有了大概念,课堂中的任务就有了主线,并给学生深入理解情态动词can’t, must, have to提供了概念支架。

为了让学生达成真正的学,王辉霞老师使用了预习单,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解决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而把宝贵的时间留在课堂中冲刺挑战性问题:如何理解Rules are made to be broken这样的辩证观点,实现先学后教。同时,从任务前聚焦library rules,围绕这一主题选择文段,引入多媒体资源A lion comes into a library的绘本故事讲解视频,在情境中加深情态动词的理解和语境中的使用后,再给予学生一个开放性任务,迁移到其他场所,任选一个地点自行讨论和编写新的规则,达到了有效输入和创造性输出的教学效果。

如何评价这些活动的思维层次?借鉴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记忆、理解、运用处于认知的低阶思维水平,而分析、评价、创造属于高阶思维。在这两节课中,根据活动设计的思维水平,也可以通过罗列来比较两节课的思维活动层次:在第一节听说课中,实施了5个低阶思维活动,包含看图辨别不同的神话(记忆)、看图片,听录音,匹配故事(记忆、理解)、听录音,选择答案(理解)、听录音,根据故事填空(理解),而涉及的高阶思维活动仅为“角色扮演”,即愚公一家家庭会议(创造);而在第二节课中,低阶思维活动包含:看图说规则(记忆)、规则句型转换操练(理解)、看视频,说规则(运用)、分类梳理规则(理解),而高阶思维活动由浅入深,包含了四个:评价视频故事中的规则(评价)、讨论阐明对Rules are made to be broken的理解(分析)、补充不同场所的规则(创造)、小组为单位制作规则海报(创造)。

在交流研讨中,结合多位专家的观点可以发现,第一节课是双基时代的课堂缩影:在课堂中,语言的学习占据了主导地位,学生最大的收获也在于此,这固然扎实,但师生可以走得更远。而第二节课则呈现了素养时代的教学特点:以大概念贯穿,不直接教授语法,却在每个环节中渗透语法的理解、运用与迁移。师生借助语言实现了意义的表达,以及素养的悄然转化。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脱离思维,语言成了死记硬背的对象;脱离语言,思维也成了无源之水。只有当语言被用于启发心智、启动思维,知识才能够转化为智慧,形成面向未来的素养。

要改变课堂就从日常课堂研究开始,从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少一些知识性的灌输,多一些指向思维的点拨。

(作者单位系上海七宝中学附属鑫都实验中学)

《中国教师报》2025年04月09日第12版

作者:方娇艳

相关文章
夜课堂点亮求知梦 | 民生微实事 点滴暖民心 入夜,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侨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内灯火通明。老师在台上介绍兰花种植的千年历史,台下几十位居民听得认真,不少人低头记笔记。当讲到怎么给兰花浇水时,后排一位阿姨踮起脚,怕漏听了要点。“原来土和水这么关键!”到了提问时间,大家都很积极,现场气氛热烈。这是市桥街“番禺街坊学堂·市桥夜课堂”
2025-07-27 07:47:00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提升策略建议 ◎摘 要人工智能给教育领域带来深刻变革,高校教师的角色与定位正经历根本性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关键指标。基于场域理论视角,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研究影响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提升的关键变量及其组态路径,结果发现,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形成受多元因素共同作用,不同学科
2025-07-17 12:20:00
科学防控学生近视 共护学生健康成长——佛山召开中小学视觉环境改善推进会 【来源:佛山市教育局_教育快讯】7月9日,佛山市中小学视觉环境改善推进会在华英学校举行。会议邀请市区疾控部门、市科技局相关领导参加。各区、镇街教育局及中小学校相关负责人参会。会上华英学校分享了其在日常教学中融入近视防控理念的实践经验,从课堂用眼管理到特色护眼活动,全方位展示了学校层面的护眼举措;禅城
2025-07-10 04:48:00
以终为始深剖析 以思促教再启航 ——灞桥区惠王中心小学召开期末质量分析会 阳光讯(记者 梁永飞 通讯员 毋雪)仲夏蝉鸣起,岁华倏忽间。为全面总结本学期教学成果,精准把脉教学质量,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策略,西安市灞桥区惠王中心小学各教研组召开期末质量分析会,开启深度剖析与反思之旅。语文组教师深入剖析语文教学现状,认为要聚焦学生薄弱点,筑牢字词根基;针对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抓关键
2025-07-05 15:35:00
以钟南山院士命名的实验班,如今成立十五年了 7月3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现身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院南山班成立十五周年活动暨2024级开班仪式。“南山班”以钟南山名字命名,代表着学术精神的传承,现场,钟南山对40名2024级南山班学子发出殷切寄语,希望大家“在最好的年纪尽管冲”,同时表示,自己将坚持上课,直到走不动。“35
2025-07-04 1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