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16:32:00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赵磊 姚颖康
202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北京的人民大会堂里,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隆重举行。浙江游泳队的教练郑坤良以“全国先进工作者”的身份站在领奖台上,成为浙江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教练员。
郑坤良(右一)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受访者供图
五一小长假期间,当全国人民都在享受假日的时候,浙江游泳队的队员和教练们,依然在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游泳馆内训练备战。潮新闻记者来泳池边找到郑坤良教练,在训练课间隙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这是一份至高的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压力。”回忆当时的情景,郑坤良内心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责任。获得表彰以来,他都在反复思考着如何将这份荣誉转化为浙江游泳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动力。
从雅典奥运会浙江宁波籍男子游泳“第一人”,到培养出孙杨、潘展乐等奥运冠军的“金牌教头”,这位44岁的教练用19年执教生涯,生动诠释了浙江体育人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
五一小长假期间,郑坤良依然坚守在教练的工作岗位上。记者 姚颖康摄
为备战奥运,两年多时间在家待不到20天
“陪伴自家孩子,还没陪运动员时间多”
浙江游泳队每天早上8点开始一天的训练课。而郑坤良都会在7点45分准时来到游泳馆,雷打不动。他说,这是为了能看到组里每个运动员进游泳馆时的精神状态,从而在运动员下水前制定不同的训练要求。
以前郑坤良一直在杭州带省队时,女儿在宁波念书;后来爱人跟女儿搬来杭州,成了国家队教练的郑坤良却肩负了更多责任,常常带着队员们赴北京、上海、昆明等各个外训点训练,与家人聚少离多依然是常态。
“上个奥运周期,2年多的备战期,大概在家里陪家人的时间不超过20天。”郑坤良说,今年女儿就要中考了,但他陪伴女儿的时间,远没有在队里陪运动员的时间多。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这句话放在郑坤良身上,正是恰如其分。在他看来,对游泳事业的热爱,让他觉得一切付出都是正常的,正是这样一种源自内心的情怀,让他19年的执教生涯做到始终如一。
“无论是对家庭,还是对自己的孩子,肯定是有愧疚的。但这份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运动队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其实队里所有的教练员都一样,只不过我可能做出了些成绩才被大家看到了。”郑坤良说。
郑坤良与弟子潘展乐。受访者供图
执教哲学: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教练跟运动员的配合度很重要”
从站上雅典奥运赛场的国家队运动员,转型为带出奥运冠军孙杨、潘展乐的金牌教练,让郑坤良经历了思维方式的巨大转变。“运动员只需要管好自己,教练则要考虑全局。”他坦言,转型期当中最需要掌握的能力是学会管理和沟通。
郑坤良说,自己的职业生涯很幸运,一路都有重要的“引路人”在身旁指点迷津:在当运动员时,何新中和张亚东教练的言传身教让他获益良多,并站上了全运会的最高领奖台。
在担任张亚东助教期间,郑坤良逐步掌握了为运动员量身定制训练计划的方法。“当时张导坚持要求我自己写计划,然后他再来悉心修改,这种方式让我快速成长。”就在那时候开始,郑坤良明白了面对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要因材施教,通过沟通建立信任。
谈及自己的执教理念,郑坤良说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以人为本。在他看来,每个运动员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只有抓住他们的特点,才能实现个性化培养。
面对性格内向的潘展乐,郑坤良采取主动沟通的策略。“小潘以前话很少,我就鼓励他课后多和我交流,慢慢培养他的表达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潘展乐逐渐打开心扉,训练中的配合度大幅提升。而对于奋战多年的90后成熟运动员,郑坤良则会 “点到为止”,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空间。
潘展乐需要目标激励,费立纬需要情绪疏导。在郑坤良看来,顶尖运动员的培养如同雕刻艺术品:“潘展乐自律到会主动加练,我就给他设计合理的‘超额任务’;费立纬这样性格外向的队员,得学会在他滔滔不绝时适时‘刹车’;柳雅欣这样的老队员,会有更多的自由度。”他认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日常训练更像是一种配合关系,“只有得到运动员的信任,配合度上升,训练质量才会提高。归根结底,冠军运动员不是逼出来的,教练员要调动出他们自身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想要做得更好。”
郑坤良帮助潘展乐做陆上训练。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让潘展乐成为第二个“波波夫”
新周期从上好每一堂训练课开始
廿载执教无人晓,巴黎制霸天下知。如何能让潘展乐在强手如林的男子百米自由泳奥运决赛中,以领先对手1秒多的优势霸气夺冠,并刷新自己创造的世界纪录,这幕后的付出和艰辛唯有郑坤良最了解。
在郑教练看来,论天赋和身体条件,潘展乐并不出众,能够达到一般人无法企及的成就,更多是依靠后天的努力。然而,运动场上从不乏努力拼搏的身影,为什么只有潘展乐做到了?
“百米自由泳每个人游法都不一样,就算同样打破过世界纪录的选手,游进速度也是不一样的。”面对这个问题,郑坤良表示潘展乐绝不是一个只知道下苦功夫训练,而不懂得思辨的运动员。“按潘展乐此前的特点,他是前程慢后程快的选手,但在巴黎奥运会他不是这样游的,他加快了前程的速度,而后程也保持住了。”
在技术改进方面,郑坤良非常注重细节。他要求运动员不仅要用力训练,更要动脑子。例如,潘展乐在训练中会精确计算每个50米的划水次数,通过数据分析优化技术动作。“多哈世锦赛前,数据分析显示他出发转身技术落后国际选手0.3秒,但我们通过调整入水角度和蹬壁力度,硬是把劣势变成了优势。”
日常训练中,浙江游泳队引入划频实时监测等科技手段,加上郑坤良为潘展乐制定了“以长促短”的训练计划,通过增加有氧训练提升基础能力,再以短距离冲刺强化爆发力,让小潘在巴黎赛场上实现了全程的高光表现,最终笑傲巴黎。
郑坤良与运动员交流。记者 姚颖康摄
新的奥运周期,新的征程起点,郑坤良的规划清晰而务实:从日常的每一堂训练课做起,铢积寸累,步步为营。短期目标瞄准2025年新加坡世锦赛和粤港澳全运会,再到2026年的亚运会,2027年的世锦赛,直至剑指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对于爱徒潘展乐,他正在酝酿更伟大的突破:“波波夫曾连续两届奥运会卫冕100米自由泳冠军,现在小潘要挑战的是如何将巅峰状态维持更久,这对我来说同样是一个挑战。”郑坤良补充道,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奥运冠军,但只要达到自身极限,这段泳池人生就是圆满的。“我希望退役队员想起我时,不仅是金牌教练,更是陪伴他们运动员生涯的良师益友。”
临近采访结束,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的郑坤良谦虚表示,自己只是浙江游泳队一个普通教练员的缩影。谈及浙江游泳队的长盛不衰,郑坤良说是源于独特的团队文化,他总结为三个关键词:团结、敬业、交流。
浙江游泳队的教练员们,以数十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敬业爱岗,用科学的方法和真诚的沟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运动员。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镌刻在平凡岁月中的不平凡印记,是用汗水浇灌信念、以坚守诠释热爱的无声誓言。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