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21:39:00
【来源:四川在线_滚动新闻】
四川在线记者 阚莹莹 文/图
今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作为四川省内收藏昆虫种类最多的博物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昆虫博物馆首次对外开放。60多名学生参加了首次开放日举办的“虫启未来 科学与自然的对话”科普活动。
活动现场
自1937年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立至今,在植保科学家陈方洁研究员等一代代学者的努力下,共收藏了30万号标本,包括植物病害、昆虫、草害、鼠类等4大类。
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收藏的标本
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王磊博士介绍,博物馆有昆虫标本共5万余号,不少收藏时间超过80年。此次对外展示了昆虫纲常见的、与人类关系密切的13个目1000余号昆虫标本,包括鞘翅目、蜻蜓目、半翅目、直翅目等13个目。
昆虫博物馆展示的部分标本
在镇馆之宝阳彩臂金龟的标本前,不少学生被它威风的外形吸引。作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这种昆虫曾在1982年宣布在中国已灭绝,但此后在贵州、重庆等地又相继发现。昆虫的特殊生存“技能”也让学生惊叹。例如拟态为猫头鹰而躲避天敌的青球箩纹蛾、外形像竹节或树枝的竹节虫、一天可以吸食百余头蚜虫的草蛉幼虫......
一些昆虫还打破了大家的认知。例如,蟑螂已存在超过3亿年,被称为“昆虫界的活化石”。它的提取物富含多肽、氨基酸等,能促进组织修复、抗炎镇痛。面包虫是分解有机物的能手,能吃掉泡沫塑料,而且富含蛋白质,已被作为可持续的动物饲料甚至人类食品来源。
研究所专家讲解昆虫知识
“这是昆虫博物馆首次对外展出。接下来,我们将扩大博物馆对外开放的频率和范围,同时,把病害、草害等农业相关的植物保护知识纳入科普中。此外,我们还计划把科普讲堂搬到户外,让学生们在大自然中体验标本采集,亲手参与到标本制作过程。”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刘旭研究员介绍。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