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4 01:19:00
在临沂客户端讯8月27日,金色海昏——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文物特展将在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三楼1号、2号临时展厅开展,展览将一直持续到11月30日。
刘贺最后的封邑虽在江西南昌,却与山东渊源深厚。其父刘髆为汉武帝第五子,被封昌邑王(今山东巨野),刘贺幼年即在此成长。后因霍光拥立,他以昌邑王身份入主长安,又因政治风云被废,最终封为海昏侯,辗转至豫章海昏侯国(今江西南昌),终其余生。
本次《金色海昏》特展,就是一场跨越时空的“故乡重逢”。海昏侯遗址中出土的《齐论语》竹简、孔子漆衣镜等珍宝,都富含齐鲁大地的文化烙印,见证了刘贺与山东割舍不断的精神纽带。
2011年3月,一个深达14米的盗洞打破了南昌大塘坪乡墎墩山的宁静。万幸,村民及时发现,上报给江西省文物部门,经过现场勘探,认定该墓规模较大,等级较高,可能与文献记载的汉代海昏侯国这段历史有关,立即开展了抢救性发掘,经过5年发掘,终于揭开了海昏侯国的神秘面纱。考古工作者从刘贺墓园中发掘了1万余件珍贵文物,创下了多个西汉列侯墓葬之最,为西汉列侯制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考古实物资料。
刘贺及其子刘充国墓出土金器共480件,包括饼金、钣金、麟趾金和褭蹏金等,总重量约115公斤,是迄今为止汉代考古出土金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一次,数量超过此前考古出土西汉金器的总和。此外刘贺墓出土五铢钱约500万枚,总重约10余吨,金山币海,足见西汉时期的奢靡繁华。
最早的孔子肖像:刘贺墓内出土文物“孔子徒人图漆衣镜”,其背面所绘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孔子像,既是汉武帝时代“独尊儒术”的回响,也是儒家学说南渐豫章的见证。
失传千年的《齐论语》简:考古工作人员在刘贺墓室内发现了5200多枚竹简,其中包括失传一千余年的《齐论语》简,为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与演变的研究提供了新材料。
海昏侯遗址车马陪葬坑位于主墓西侧,考古工作人员在这里发现5辆木质彩绘车、20匹马的痕迹以及3000余件精美车马器,为汉代王侯出行等级最高的“驷马高车”,也是长江以南首见真车马陪葬坑。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晓
编辑: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