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8 10:32:00
5月16日,用户“泗水刘馆长(公益文化)”发布视频称,28岁准新郎马彬于5月15日去世。据@大象新闻消息,马彬返乡筹备婚礼期间食用家中自制的鸡肉和隔夜菜后突发中毒症状,最终因病情过重抢救无效去世。
5月15日,马彬的父亲走出ICU,步履沉重,称情况很严重。马彬的母亲说:“跟他说话,他会流泪。”
此前,马彬因食物中毒急性肝衰竭,需全身换血,30多名老乡献血5400毫升,泗水红十字会送来慰问金,家属3天募集善款8万多元。
知情人曾表示:“他5月8号要结婚了,5月1号回家商量婚事时食物中毒”。
网友评论:太可怜了!
近期容易发生
哪些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随着春季气温回升,部分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增加,监测数据显示,每年3月以后,有毒植物、毒蘑菇以及微生物等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显著上升。
家中容易发生哪些
常见食品安全风险?
家庭是每个人每天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同时也是我国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发生场所。家中常见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原料不安全
春季最常见的食物原料风险因素是采摘食用有毒的野菜。有的有毒野菜和我们平时的菜外观上很相似,比如毒芹和水芹,钩吻和金银花,它们长得很像,普通人难以区分,一旦误食容易引起中毒。有些野菜含有微量的毒素,如果烹调不当,或一次食用量过大,也有可能引起中毒。
另一个春夏季常见的食物原料风险因素是毒蘑菇,食用毒蘑菇可能引起中毒,甚至会导致死亡。针对以上风险,最好的预防措施就是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不认识或不熟悉的野菜和野蘑菇。
做饭操作不当
在家做饭的时候,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因为微生物交叉污染导致食源性疾病。
生肉、水产等生鲜产品可能会携带不同种类的致病菌,特别是进入夏季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细菌容易在食材当中滋生,并在短时间内快速繁殖。
如果刀具案板生熟混用,冰箱生熟食物混放,导致生食蔬菜、水果以及熟食这类不需要再加热可以直接食用的即食食品被污染的风险增大。
预防这类食源性疾病,只要做到食品安全五要点—保持清洁、生熟分开、烧熟煮透、安全的温度、安全的水和食材,就不会给这些致病菌可乘之机。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出现食物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一定要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并尽快到医院就诊治疗。
食物中毒的正确处理方法
对清醒者需要立即催吐
饮用糖盐水以补充丢失的水和电解质
症状较轻者要卧床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重者立即就医
将食物样品或呕吐物带到医院鉴定
尽量让患者左侧卧位
食品安全五要点
保持清洁
饭前便后要洗手,做饭前和做饭过程中也要洗手,尤其是在生熟食品交叉处理过程中或者接打电话以后。
注意保持厨房的卫生清洁,保持干燥,比如餐具、筷子笼、刀具和砧板,尤其是抹布,要经常清洗和消毒。
避免昆虫、害虫、及其它动物进入厨房和接触食物,如将食物盖好或存放于密封容器中,保证垃圾桶盖严并定期清除垃圾,保持家中动物远离食物制备区等。
生熟分开
“生”是指还需要进行热处理的原材料,比如生肉、禽和生海鲜,烹饪配料葱姜蒜等。
“熟”就是直接入口的食品,比如西瓜等水果。
生熟分开就是避免生的食品上携带的致病菌污染到直接入口的食品,引起食源性疾病。除了将生熟食物分别存放在器皿内,避免互相接触。还要特别注意加工生熟食品的用具也要分开,例如刀具、砧板等;浸泡过生肉的水不要溅到烹饪过的和即食的食物上。
因此,尽量不要用切过“葱姜蒜”的刀具再切西瓜,不仅影响风味,还可能有食物中毒的隐患。
烧熟煮透
烧熟煮透的一般原则是烹调家禽至汁水变清,肉内不再有粉红色。烹调蛋和海鲜类直到全部达到沸腾。烧汤或炖菜,则应持续煮沸至少一分钟。
如果是大块肉,比如整鸡,开锅后炖煮时间要更长一点。熟食二次加热时,也要彻底热透。
在食用螺蛳、贝壳、螃蟹等水产品时,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的方法是不安全的,尤其是孕妇、儿童、老人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尽量避免生食的饮食方式,鸡蛋建议煮熟后食用。
加工扁豆要煮熟煮透至失去原有的绿色,鲜黄花菜须用水浸泡或用开水烫后弃水炒熟后食用。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品
绝大多数微生物喜欢室温的环境,高于70℃,或者低于4℃就很难存活。夏季,熟食在室温下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2个小时,所有熟食和易腐食物应及时放入冰箱内保存。不要在冰箱中存放剩饭菜超过3天,重复加热不能超过一次。
食物化冻应在冰箱中或冷的环境下进行,不要在室温下化冻,容易滋生大量微生物。
但冰箱不是保险箱,有些嗜冷菌如单增李斯特菌等在冷藏环境下依然可以生长,所以冰箱取出的食物要彻底加热或清洗干净后再食用。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品原料
要到正规超市或市场购买食品,购买食品要注意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等食品标签内容。
不食用超过保质期的食物,若罐装食物包装鼓起或者变形,坚决不食用。已经霉变水果,即使切掉烂掉的部分,剩下的也不建议继续食用。
很多野菜与有毒植物极其相似,采摘时辨别错误的概率大,不建议大家野外采挖。现在很多野菜都已经实现了人工种植,要想安全食用野菜,建议市民到正规的超市、农贸市场购买野菜,不要随便在散商游贩处购买。
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疾控中心、极目新闻、津云新闻、大象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