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又有3家A股公司突遭立案,一季度十余家“批量”被查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8:58:00    

A股被立案公司名单再拉长,本月以来,3家上市公司或相关责任人突遭立案调查。

月初至今,皇氏集团(002329.SZ)、科净源(301372.SZ)、*ST金科(000656.SZ)先后披露,公司或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被立案调查,均事发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其中,科净源在被立案之前,已先后“吃下”交易所、地方证监局的罚单。

发布立案消息之际,3家公司还披露了自查情况。公告显示,皇氏集团、科净源被立案均与(原)子公司相关;*ST金科的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双双被立案,则祸起股权质押。

立案消息发布后,4月7日,市场全天低开低走,三大指数集体下挫,上述3股当日均收盘跌停。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监管继续落实“严”字当头,在此背景下,一季度多家上市公司遭立案。据第一财经梳理,今年前3个月,被立案公司涉及ST英飞拓(002528.SZ)、*ST中程(300208.SZ)、清水源(300437.SZ)等十余家,多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有的上市公司即便已退市数月,也难逃监管处罚。去年因面值退市的ST富通,近期就突遭立案。

*ST金科控股股东及实控人被立案调查

房企*ST金科推进重整之际,公司控股股东以及实控人却双双被立案调查。

*ST金科4月4日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黄红云、控股股东重庆市金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金科控股”)近日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原因是涉嫌未披露股票出现被强制过户风险、未及时披露权益变动信息。

公告显示,经当事人自查,立案调查事项涉及两方面:一是,2022年金科控股及黄红云办理券商质押式回购业务,因无力回购亦不能提供资金进行补仓,使得相关券商对质押股票进行强制平仓,导致所持有的金科股份股票被动减持,未能预先披露减持计划;二是,同年,上述两方与原一致行动人解除一致行动关系,及减持公司股份造成权益变动情况后,未及时履行披露义务。

目前正值*ST金科推进重整的时间节点,近一年之前,2024年4月下旬,*ST金科重整申请获重庆五中院裁定受理。公司股票自当年4月24日起“披星戴帽”,股票简称由金科股份变更为*ST金科。

*ST金科是2024年以来A股唯一一家获法院受理重整的房地产上市公司,因此,其重整进程备受关注。

今年1月,公司重整计划草案出炉,其中提到,将在重整期间进行资本公积转增股票,用于引进重整投资人、清偿债务。

另据披露,公司引入上海品器联合体、四川发展证券基金、中国长城资产三家产业投资人,并与20余家财务投资人完成满额签约,将合计支付投资款26.28亿元。

如今,控股股东及实控人突遭立案,是否会让公司的重整之路出现波折?

*ST金科在公告中表示,此次立案调查事项,上市公司不是涉事主体,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将继续稳步推进重整工作,不会对已经表决通过的重整计划草案产生不利影响等。

立案消息披露后的首个交易日,4月7日,*ST金科跌停,报收1.28元/股,跌幅5.19%。

科净源先后被交易所、证监局处罚

近期被立案的皇氏集团、科净源,也都披露了自查结果。整体来看,两公司此次遭立案均与其子公司相关。

科净源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科净源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下称“科净源工程”)存在对外担保未及时履行审批程序和信息披露义务的情形,公司在发现上述事项后成立了专项核查小组,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截至去年3月底,上述对外担保已经全部解除完毕。

科净源还披露了整改措施,包括解除全部子公司银行定期存单质押、对相关人员进行内部问责、补充履行审议程序及信息披露义务等。

此番被证监会立案之前,科净源已先后被深交所、北京证监局处罚。

去年9月底,深交所对科净源及公司董事长葛敬等3人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

据披露,2023年12月初,科净源工程用6000万元银行定期存单,为第三方烟台合康物资有限公司的债务提供质押担保。次年1月中旬解除担保,但同日就又以前述银行定期存单为其他第三方公司的债务提供质押担保。

紧接着,2024年1月,科净源工程以3000万元银行定期存单为第三方烟台宗西新型材料有限公司的债务提供质押担保。同年3月底,科净源工程解除了前述共计9000万元的担保。

深交所认为,科净源工程的定期存单质押担保事项,未履行审议程序和披露义务,构成违规对外提供担保。为此,该所对科净源及公司董事长葛敬、总经理李崇新、财务总监赵雷,均给予通报批评的处分。

去年12月底,北京证监局也对科净源和葛敬等4人作出处罚,出具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除上述子公司违规对外担保,北京证监局还提到,科净源2023年年报存在问题,包括:在当年年报里,部分项目收入确认采用时点法或时段法适用不当、收入确认依据不充分;同时,公司2023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超过50%,但未按规定披露业绩预告。

皇氏集团被立案,则事发公司原子公司的对外合作。

自查情况显示,2019年11月,皇氏集团原子公司皇氏数智有限公司与泰安市东岳财富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签订合伙协议及补充协议,但公司仅披露了合伙协议,而未披露补充协议。

直至4年后,2023年11月,公司收到上述两方的合同纠纷案件诉讼材料,才对补充协议主要内容进行披露。

股价表现上,4月7日,皇氏集团报收2.8元/股,跌幅9.97%;科净源报收16.12元/股,跌20%。

退市公司也难逃监管处罚

今年以来,资本市场监管继续落实“严”字当头,“零容忍”的态度愈加鲜明。

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批量被查。Wind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有14家A股公司被立案,多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刚刚过去的3月,就有多家上市公司或相关责任人遭立案。据披露,当月中旬,卡倍亿(300863.SZ)称,控股股东宁波新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协实业”)被证监会立案,原因是新协实业涉嫌短线交易“卡倍转02”;月底,新元科技(300472.SZ)、创意信息(300366.SZ)、美晨科技(300237.SZ)陆续披露了被立案消息。

而一些公司即便已退市,也难逃监管处罚。退市已半年有余的ST富通,近期突遭立案。

3月28日,天津富通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天通5”)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

去年8月,因触及面值退市指标,ST富通被深交所终止上市。

此外,据记者梳理,年内还有多名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人被立案调查,涉及ST天圣(002872.SZ)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刘群,振华股份(603067.SH)总经理柯愈胜,华扬联众实际控股人苏同,新开源董事赵威等。

振华股份、新开源的相关责任人被立案,皆因家属短线交易公司股票。

振华股份披露,因涉嫌短线交易公司股票,柯愈胜被证监会立案。公司此前发布的公告显示,2023年8月21日至2024年3月19日期间,柯愈胜之子柯彦廷在前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买卖公司股票,共计买入54.22万股,共计卖出52.9万股,最终亏损2380.44元。

存在类似情况的还有新开源,据披露,因亲属误操作新开源股票涉嫌短线交易,证监会决定对赵威立案。

相关文章
互联网大厂反腐仍“在路上”:有基层员工违法获利近亿元 短短的二年时间内,涉嫌收受供应商的贿赂就达4000余万元,这是互联网企业高管韩某等3人的涉案金额。互联网企业涉案高管接受审讯的画面。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经侦ECID”7月24日,上海警方通报了这起互联网企业高管收受商业贿赂案,抓获受贿、行贿犯罪嫌疑人7名。澎湃新闻了解到,此案主犯韩某,就是今年
2025-07-26 21:17:00
金一文化:上半年扣非净利润扭亏,战略转型成效待释放 【7月14日金一文化发布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扣非净利润扭亏为盈】7月14日,金一文化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达1000万元至1400万元,同比扭亏为盈。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北京开科唯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二季度起并表。黄金珠宝零售业务与软件信息技术服务双线增
2025-07-14 22:03:00
中国证监会原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李筱强被开除党籍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纪检监察组、江苏省纪委监委消息:日前,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纪检监察组与江苏省苏州市纪委监委对中国证监会原发行监管部副主任李筱强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经查,李筱强理想信念扭
2025-07-14 10:00:00
湖北公布六起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典型案例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讯(记者范慧瑾 通讯员 陈颖)《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动建立完善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意见》发布施行后,湖北省安委办第一时间开展部署、进行广泛宣传解读,全力推动这一创新机制落到实处、发挥实效。为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两个清单”,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作用,有效激
2025-07-10 21:14:00
赛意信息:公司目前没有稳定币相关技术储备 金融界7月10日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赛意信息提问:你好,现在稳定币是发展趋势,公司具备哪些该领域的技术?公司回答表示:您好!公司目前没有这方面相关的技术储备。感谢您对公司的关注!本文源自金融界
2025-07-10 16: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