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药材GAP重塑云药格局 规范化生产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3:57:00    

【来源:云南网】

“无云药,难成方。”云南省中药材资源丰富,全省中药资源8875种,其中药用植物特有种类1562种,占全国的49.59%,但是中药材良种培育不足、种植附加值不高、全产业链产值偏低束缚了我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紧紧扭住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这个“牛鼻子”,通过政策引导、科技赋能、模式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云南中药材产业实现“三大转变”:从传统经验种植转向标准化产业化转变,从分散经营转向集约化发展,从单一原料输出向全产业链增值转化。保障中药源头品质,提升中药产品竞争力,推动云南从“药材大省”向“药材强省”跨越,为全国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云南方案”。

GAP种植基地

政策引领,筑牢产业发展根基

云南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道地中药材产业潜力巨大,精耕种、精加工、精销售,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是未来云南道地中药材发力的方向。

2022年,国家药监局等四部委出台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后,云南省迅速将中药材GAP纳入《云南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云南中药材种植养殖区划(2025—2027年)》《云南省财政支持中药材产业若干政策措施》统筹建设,印发了《云南省中药材GAP基地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成为全国首个实施GAP基地评价和中药材GAP监督实施示范省份。同时,通过“基地评价+延伸检查”模式,强化协同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企业主责”的共管共建格局。

通过基地规范化种植等途径,云药产业悄然发生着变化。截至2024年底,云南省已有14家企业26个基地通过GAP评价,省药监局共发布10期中药材GAP延伸检查结果的通告,14家药品生产企业的26个产品可标注“药材符合GAP要求”,数量居全国前列。

昭通天麻

科技赋能,构建智慧监管体系

GAP标准要求建设完善的追溯体系,通过数字化平台,确保每一批中药材的来源、加工和流通都可以追溯,大大增强了消费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024年,云南省创新建设全国首个中药材GAP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基地申报、审核、评价全流程线上办理,累计服务30家次企业的70个基地。同时,由省药监局牵头建设的智慧监管系统实现与“云药追溯质量平台”的无缝对接,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药材从种植到制剂的全流程信息。

依托该系统,云南白药集团完成了血塞通注射液原料端与生产端数据互通,实现了中药注射剂从田间地头GAP基地到智慧化工厂GMP的全过程可追溯,为百姓安全用药提供了实实在在安全保障。

多模并行,激发高质产业活力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鼓励企业探索中药材GAP差异化发展路径,形成“自建+共建+共享”的GAP基地建设模式。

数据显示,2023年,我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1030.48万亩,同比增长5.7%;实现农业产值535亿元,同比增长13.8%。云南中药材产业的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6年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全国产业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道地药材主产区。

发挥中药材资源及地域优势,云南持续发力推动种植提质、完善中医药全产业链、强化科技赋能、强云药品牌,打造中医药旗舰产业。

如今,云南白药集团自建476亩重楼基地实现核心原料自给;普洱良品益康药业与当地农户农业合作社共建7273亩茯苓林下基地,成为省内最大GAP基地;泽润三七公司通过共享模式,与华润三九集团等多家药企合作拓展销售渠道。

因地制宜,在种植端狠下功夫,也为产业质变攒足了底气。截至目前,全省GAP基地总面积达1.5万亩,覆盖三七、重楼等12个道地品种。

文山三七

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高标准的种植体系提升了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效益,同时通过与龙头企业的合作GAP种植,农民获得了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保障。

近三年来,云南白药在云南省昆明市、文山市、楚雄州、丽江市、大理州、曲靖市、怒江州等地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立中药材GAP基地15万余亩,涉及重楼、三七、红花、茯苓、当归、草乌、砂仁等中药材品种近20个。先后在维西、福贡、楚雄、会泽等挂钩扶贫地区开展中药材种植产业帮扶活动,增加农户收入4400万元,户均增收3516元,带动农村就业人数近2万人。

高标准的GAP种植保障了中药材的高品质,普洱良品益康药业凭借GAP优势成功入围全国中药饮片集采,拓宽了企业产品销售渠道,同时增加了农户收入超600万元,户均增收7226.71元,带动农村就业830多户,4000多人次。

新引擎启动,新机遇腾飞,云南省将继续以中药材GAP为抓手,深化政策创新与科技应用,夯实全国优质道地药材供应基地地位,让“云药”品牌以更高品质、更强竞争力走向全国,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和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

云南网通讯员 黄俊利 胡两剑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相关文章
金木土石布齐聚 文博会创意昆明馆非遗美学空间体验展邀你玩转非遗 捏一个瓦猫或制作一件陶器、描绘一幅掐丝珐琅彩画,制作一艘小船摆件、一个风筝、一个香囊或一个葫芦包,体验一回刺绣、植物染或扎染,参与互动集章活动,欣赏精美的云南斑铜和古船船模,这些体验都将在2025创意云南文化产业博览会创意昆明馆新型非遗美学空间体验展区真实呈现。9月17日至21日,以“智汇云南 创意
2025-09-15 19:15:00
依托博士后站点建设培养更多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 【聚才论道】 博士后群体是我国青年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士后制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的重要制度保障。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共设立8800多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累计招收博士后人员超40万人。但当前,一些地方仍存在博士后站点基地布局调整不及时、重引进轻培养、企业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供需对
2025-09-07 03:22:00
永登:多元发力筑根基 县域经济增活力 今年以来,永登县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各乡镇为攻坚主体,紧扣项目建设“牛鼻子”,深耕产业培育“主阵地”,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七山乡正以清洁能源与特色产业“双轮驱动”书写经济发展新篇章。该乡高标准推进新能源项目,目前已实现光伏发电并网74万千瓦,为区域能源结构优化提供坚实支撑,上半年固定
2025-09-05 11:10:00
受美关税影响 台中减班休息企业激增 来源:中国台湾网中国台湾网9月4日援引台媒“中时新闻网”报道,美国对台加征关税带来的影响在台中逐渐显现。台中向来是手工具机产业重镇,现已有61家企业实行减班休息,受影响劳工达1282人。有机械产业者透露,已有5家协力厂因受关税冲击及接班问题相继关闭,业界对未来景气普遍感到悲观。面对挑战,许多企业仅私
2025-09-05 10:04:00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 成果示范基地落户卢龙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本报讯(通讯员刘越 张子亮)日前,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成果示范基地落户卢龙,这是7月22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中心成立后,在全国授权挂牌的首个成果示范基地。这一国家级平台的建立,标志着卢龙县甘薯产业迈入科技引领、全链升级的新阶段,为“中国甘薯之乡”注入强劲科技动能。8月12日
2025-09-01 12: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