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技术“秀场”到产业“竞技场” 数字创新乘风而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4 10:08:00    

小学生“玩转”机器人编程;大学生成立数字创新公司;技术高工开发智能软件……眼下,智能科技崛起,“全民数创”成风,数字大潮风起云涌,数字创新的毛细血管正被激活。

参加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青少年AI机器人赛道决赛的小选手。人民网记者 焦艳摄

技术日新月异,创造服务民生。浙江旅游风险多模态智能管控项目为15000多个文旅主体实时赋码,以小时级更新,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贵州大学团队开发的“法管家”大模型,几秒内便可一键生成法条解读和维权建议书,累计服务用户超过10万人;甘肃庆阳油菜花田上空,毫米级精度的无人机群精准避障、快速换药、均匀喷洒,演绎智能化、精准化、无人化的植保新路径……

今年,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历时4个月,设置数字文旅、数字城市、低空经济、青少年AI机器人等11个赛道,吸引了3万余名选手参与角逐。在这场一年一度的创新盛典中,我们可以看到,实验室中的科研正走进人间烟火,抽象的理论成果正通过应用转化为生活“妙方”。

在生成式AI和通用大模型“肩膀”之上,一个个“数字+”赛道破土而出,搞技术,也拼“嗅觉”、比“脑洞”。数字+医学,智能医导大模型斩获人工智能赛道一等奖;数字+文旅,带来旅游景区、文物保护、非遗活化利用全面升级;数字+金融,金融服务边界一扩再扩,让实体经济、行业生态能乘风而上……

背靠大树“乘凉”,依托自有数据库,高校创新在细分领域中做文章,扎进垂类“蓝海”做突破。从实际问题出发,企业以跨界合作生成成熟方案,以技术融合催生新质生产力。

数字创新不是陈列在展柜里的青花瓷,而是百姓灶边铁锅越用越亮、越用越懂。从“痛点”到“通点”,“金点子”诞生于高校实验室,也生长于车间流水线,“各自为战”已成往事,脚踏实地、合作融合方为“王道”。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孟天广表示,“文理科”各取所长,实验室与生产车间携手并进,将在未来变得更加寻常。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永恒预测,让人工智能嵌入人文基因,以人文洞察发现社会需求,以学科交叉理解社会规律,再用数字化、编程化思维去探寻解决方案将成为数智时代未来图景。

从技术“秀场”中走出,迈向产业“竞技场”。本届创新大赛获奖的731个团队中有不少已经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研而优则实战,创而优则“变现”,数字创新打破学科边界、理论藩篱后,又用市场选择和人文尺度共筑生产发展的良性循环。研发、技术、资本、产业的产学研用闭环,让奇思妙想有了源源动力,数字创新最终要通过造福于民,实现发展的生生不息。

相关文章
追光者正青春!皖籍科创先锋韩东成荣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大皖新闻讯“这份荣誉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褒奖,还是对所有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并肩奋斗伙伴的礼赞,是这个时代赋予青年最好的馈赠。”五四青年节前夕,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韩东成在领取2025年度“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时说道。自2016年起,这位中国科大走出的创业者率领团队勇闯“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
2025-05-04 11:20:00
从技术“秀场”到产业“竞技场” 数字创新乘风而上 小学生“玩转”机器人编程;大学生成立数字创新公司;技术高工开发智能软件……眼下,智能科技崛起,“全民数创”成风,数字大潮风起云涌,数字创新的毛细血管正被激活。参加2025数字中国创新大赛青少年AI机器人赛道决赛的小选手。人民网记者 焦艳摄技术日新月异,创造服务民生。浙江旅游风险多模态智能管控项目为1
2025-05-04 10:08:00
薪火相传守正义:青岛刑侦队伍里的三代接力者 在青岛刑侦队伍的不同岗位上,活跃着这样三代人:32年坚守法医岗位的李宝增、23年深耕刑侦技术的贾文、初露锋芒的95后测谎专家张琳,老中青三代刑警用不同的专业视角,共同诠释着“守护正义”的担当使命。这根接力棒,承载的不仅是破案技术的传承,更是一座城市对平安的承诺。老将的坚守:与亡者对话的 “时光见证者
2025-05-04 09:18:00
环球马术冠军赛跃动浦江畔 2025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连续三天与全球马术爱好者相约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在五一小长假中为观众带来“跃上海,越精彩”的优雅体验。99匹骏马和52位骑手参与为期三天的角逐,其中包括有世界第一、奥运冠军、世锦赛双冠王、世界杯总决赛冠军亨里克·冯·艾克曼,奥运冠军本·马赫、马库斯·恩宁等;中国骑手方
2025-05-03 18:03:00
记录塞内加尔商人跨国故事的影片在达喀尔首映 5月1日晚,一部记录塞内加尔商人阿巴巴卡尔·尼昂在中国义乌生活经历的影片在位于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的国家大剧院首映。尼昂的故事是《义乌:奇迹之城》系列纪录片的第一集。这部纪录片由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制作出品,于2021年启动拍摄,历时近4年,跨越全球10余个国家与地区,讲述了多位外国人在义乌的奋斗故事。
2025-05-03 15: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