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原来假期最好的休息,不是睡觉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9:30:00    

假期第一天,你过得怎么样?

每次假期还未及半,就看到好几个朋友发微信说:“累瘫了”,“累得半死”。

休个假比上班还累,已经成了一种普遍现象。

清华大学之前做过一个调查:放假回来,你的状态怎么样?排名第一的答案是——累。

每次长假,你是怎么度过的?排名前几位的答案是这样的:

补觉

打卡式旅行或堵塞式旅行

刷剧一部接一部

宅家疯狂打游戏

通宵打麻将

去KTV、酒吧嗨到三更半夜

这样放肆过长假,的确比上班还累。因为既伤身体又无意义,所以大长假归来,我们都感觉特别疲倦和空虚。

英国作家埃尔伯特有句名言:“没有比刚刚度过假的人更需要假期的了。”

方式不对,越休越累。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01

什么是真正的休息?

前Google高管、原腾讯副总裁吴军的诠释是:“休息的本质,就是从外界获得能量和信息。”

为啥我们需要休息?因为能量大大耗损了。

所以对于体力劳动者来说,当然就是先停止能量的输出,也就是先歇下来,然后再进行能量的补充,比如吃个饭,这就是休息。

但脑力劳动者如果照搬此法,就有问题了。

脑力耗损,本质上是缺信息。

根据热力学的原理,只要是一个封闭系统,只要不从外界输入能量和信息,它就会熵增,也就是会变得越来越无序。

那咋办呢?就是要输入新的信息。

所以脑力劳动者最需要的休息,恰恰不是什么都不干,而是换一种信息输入的方式。

大脑皮层的工作特点是镶嵌式的,不同的脑区负责处理不同事情,如果你一直用同一个脑区,它就会累。

所以要想让大脑放松,最好的办法就是换个完全不同的事儿干。差异越大,休息效果越好。

02

最需要的休息

是储蓄充电和开阔眼界

罗翔老师的《刑法学讲义》里面有一个“3+3”道理。

三件不要做的事:

控制自己内心的张三,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你无法避免心动,但千万不要行动。


不要有知识的优越感,追逐知识是让我们承认自己的无知。


学习法律不是钻法律的漏洞,而是为了守护正义。

三件要坚持做的事:

坚持阅读经典,与伟大的灵魂对话,走出我们固有的平庸与傲慢。


思想与行动并存,我思并不代表我在,我动方能印证我存,在每个个案中坚守法治的精神。


从爱抽象的理念转向爱具体的人,我们无法做伟大的人,但可以心怀伟大的爱,做细微的事。


对于现在的脑力劳动者来说,最需要的休息,其实不是什么都不干(除非经常熬夜加班),而是换种方式储蓄充电和开阔眼界。

比如读读一些经典书籍,汲取一些很有营养的知识,就是一种很好的休息方式。

中新社记者 陈芳婷 摄

比如完成一次真正的旅行:

全程脱离网络、手机

在旅行中学会新的技能

看一次当地传统的表演

和出租车司机聊天

去吃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餐馆

与当地人交换手信、纪念品

逛每个地方的博物馆

学一些简单的当地语言

跟随当地人参加庆典、派对……


这样旅游一趟回来,你会获得极大的意义感和满足感。

这样的输入,或许才是最好的休息。

你喜欢怎么度过假期?

评论区谈谈你的感受吧~

相关文章
“非思”的思想——探索失语者的思想史 从清末梁启超在《新史学》中对“民史”的提倡,到世纪之交围绕斯皮瓦克提出的“底层人能说话吗?”这一问题的讨论,再到时下“新革命史”倡导者所致力的发掘“普通民众的主体性”工作,这既彰显出中国学界对底层民众的持续性关注,同时亦暗含历史书写范式从过去聚焦国家建构以及精英人物活动实践等宏大叙事向普通民众的日常
2025-05-01 11:27:00
提前多天出游热度已升温 五一假期哪些地方是打卡榜C位? 大数据分析发现,今年五一假期出游热度从4月22日就开始升温了,5月1日直接冲顶!出游人群规模预计比去年提升8%。国内游方面,北京、广州、深圳、上海等一、二线城市依旧是“顶流”,直接包揽了全国近六成游客!节前一周乡村游客规模也涨了12%,云南、贵州、新疆、湖南等地稳居乡村游C位。我的假期我做主,用AI
2025-05-01 08:42:00
长图|你的假期被吉林承包啦!“五一”文化活动日历来了~ 作者:裴雨虹 武官政 李琳责编:秦楚越编审:裴晶莹监审:董杰
2025-04-30 19:16:00
760人!潞安化工集团发布招聘公告 潞安化工集团是省委、省政府推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深化能源领域战略性重组中,新设成立的省属大型能化企业集团。2020年7月开始组建,注册资本200亿元,2020年11月26日正式挂牌。目前,集团所属各级控股子公司171户、参股子公司68户、分公司89户,业务覆盖山西、山东、河北、北京、上海、广东、江
2025-04-30 12:27:00
医生强调:胃病早期不是胃疼,而是身体出现4大异常,一定留意 总以为胃疼才是胃病?大错特错!医生反复强调,真正危险的胃病,早期往往 “悄无声息”。等疼到难以忍受才去医院,结果查出胃炎、胃溃疡,甚至癌前病变 —— 这样的案例,每天都在上演。真正会养胃的人,从不会等疼痛找上门。他们懂得在细微异常里,捕捉身体发出的 “求救信号”。这些信号看似普通,却藏着不容忽视的健
2025-04-30 08: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