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风文章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关于孤独症,我有太多的“不是”想告诉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22:41:00    

最近,我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蹲点调研了几周,很想说说这个群体。我发现最需要帮助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身后的妈妈,我感受到她们无声的呐喊。

每一个孤独症患儿的背后,都有一个心如刀绞、坚强守护的母亲。关于孤独症,我有太多的“不是”想告诉你:

孩子确诊孤独症不是妈妈的错——

被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踢打、抓、咬的情况,对于孩子妈妈来说,可能是家常便饭。37岁的刘婷(化名)撩起衣袖,手臂上留着几道已经模糊的抓痕。“孩子哭闹时候抓的,不疼。”她低头搓着胳膊,“真正疼的是孩子确诊那天,亲属翻出我怀孕时点过的外卖记录,说酸辣粉里的味精影响了孩子的健康。”这3年来,她经常会因为这个场景,从梦里哭醒。

在国内一个的孤独症“家长互助群”中,有1742位成员,群公告是“群里都是苦命的孩子,请骗子绕行”。群里是妈妈们的呼声:“喊她,也不回应,会重复问你一个问题”“孩子完全不理解别人的情绪,别人生气、生病也无所谓,没有人帮我,我发着烧孩子照样让我讲故事,不讲就满地打滚哭闹,哭到喘不过来气”“一个孩子大病,对于家庭来说就是无底洞,我常常在想,都是我的错。”

有的孩子十几岁了,还不会叫“妈妈”,有的孩子交流时从来不看对方的眼睛;有的孩子出门如果不走直线,就会尖叫;康复到一定程度后,到达了天花板,没有办法再进步;听到有“特效疗法”时燃起希望,希望破灭后更大的失望;常常自我怀疑,究竟自己做错了什么……每一位被确诊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默默承受重压而陷入自我怀疑的母亲。

孤独症不是因为家庭养育不当——

过去人们常以为孤独症是由于父母养育方式不当而引起的一种儿童精神心理类疾病,甚至归类于精神分裂症。就像它以前的名字,“自闭症”,给人一种误解。

比如历史上曾存在“冰箱母亲”(冷漠导致孤独症)的错误理论,曾给无数母亲带来痛苦,现代科学虽然已彻底否定这种归因,但在现实中,偏见仍未消除,总有人会通过多种方式暗示母亲的基因、性格、育儿技能与病因有关,让患儿母亲陷入深深自责。

孩子确诊后,家庭内部往往会陷入相互指责。大米和小米儿童康复机构督导黄玲告诉我,不是所有的孤独症家庭都能相互支撑。到最后,可能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努力。在孩子确诊孤独症之后,超过一半的妈妈都会受到家里长辈的责怪。职业生涯中断、夫妻关系破裂的屡见不鲜,所以康复机构一边要帮助孩子康复,一边要帮助孩子的妈妈联系妇联的救助。

不是所有的孤独症儿童都是天才——

经常可以看到,在影视作品和新闻报道中,孤独症儿童有演奏乐器、绘画、记忆、计算及日历运算能力。可数据显示,仅有不到10%的谱系儿童属于学者症候群,拥有特殊天赋,更多孩子的生活自理面临巨大困难,连系鞋带都需要分解成十几个步骤练习。总有亲戚拍着胸脯:“没关系,说不定哪天变成数学家!”对于患儿母亲来说,“天才”就像一种讽刺,让她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时,有说不出的痛。

当孩子确诊为孤独症后,往往就要有一位家庭成员被“绑定”。内地的商业保险并没有把孤独症列为报销对象,每月近万元的康复费用,年复一年不是个小数字。确诊为孤独症的人士虽然可以申请残疾证,并获得每年数万元的康复课程费用额度,但很多家庭出于各种考虑没有去办证。相比家长肩头经济压力的“巨石”,他们更担心社会歧视会压在孩子身上。

“这些年,像捧起一团被命运揉皱又展开的锡纸,在褶皱深处寻找未被磨蚀的光斑。”一位患儿妈妈这样写道。

她每天必须要在第7站下车,陪孩子数栏杆上的圆圈。那些被反复摩挲的铁圈,像极了评估表上“语言能力:12月龄水平”旁的星星。她知道,有些星星永远无法摘下,但至少她学会了接纳。

最近,我在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蹲点调研了几周,很想说说这个群体。我发现最需要帮助的,不是孩子,而是孩子身后的妈妈,我感受到她们无声的呐喊。

每一个孤独症患儿的背后,都有一个心如刀绞、坚强守护的母亲。关于孤独症,我有太多的“不是”想告诉你:

孩子确诊孤独症不是妈妈的错——

被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踢打、抓、咬的情况,对于孩子妈妈来说,可能是家常便饭。37岁的刘婷(化名)撩起衣袖,手臂上留着几道已经模糊的抓痕。“孩子哭闹时候抓的,不疼。”她低头搓着胳膊,“真正疼的是孩子确诊那天,亲属翻出我怀孕时点过的外卖记录,说酸辣粉里的味精影响了孩子的健康。”这3年来,她经常会因为这个场景,从梦里哭醒。

在国内一个的孤独症“家长互助群”中,有1742位成员,群公告是“群里都是苦命的孩子,请骗子绕行”。群里是妈妈们的呼声:“喊她,也不回应,会重复问你一个问题”“孩子完全不理解别人的情绪,别人生气、生病也无所谓,没有人帮我,我发着烧孩子照样让我讲故事,不讲就满地打滚哭闹,哭到喘不过来气”“一个孩子大病,对于家庭来说就是无底洞,我常常在想,都是我的错。”

有的孩子十几岁了,还不会叫“妈妈”,有的孩子交流时从来不看对方的眼睛;有的孩子出门如果不走直线,就会尖叫;康复到一定程度后,到达了天花板,没有办法再进步;听到有“特效疗法”时燃起希望,希望破灭后更大的失望;常常自我怀疑,究竟自己做错了什么……每一位被确诊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位默默承受重压而陷入自我怀疑的母亲。

孤独症不是因为家庭养育不当——

过去人们常以为孤独症是由于父母养育方式不当而引起的一种儿童精神心理类疾病,甚至归类于精神分裂症。就像它以前的名字,“自闭症”,给人一种误解。

比如历史上曾存在“冰箱母亲”(冷漠导致孤独症)的错误理论,曾给无数母亲带来痛苦,现代科学虽然已彻底否定这种归因,但在现实中,偏见仍未消除,总有人会通过多种方式暗示母亲的基因、性格、育儿技能与病因有关,让患儿母亲陷入深深自责。

孩子确诊后,家庭内部往往会陷入相互指责。大米和小米儿童康复机构督导黄玲告诉我,不是所有的孤独症家庭都能相互支撑。到最后,可能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努力。在孩子确诊孤独症之后,超过一半的妈妈都会受到家里长辈的责怪。职业生涯中断、夫妻关系破裂的屡见不鲜,所以康复机构一边要帮助孩子康复,一边要帮助孩子的妈妈联系妇联的救助。

不是所有的孤独症儿童都是天才——

经常可以看到,在影视作品和新闻报道中,孤独症儿童有演奏乐器、绘画、记忆、计算及日历运算能力。可数据显示,仅有不到10%的谱系儿童属于学者症候群,拥有特殊天赋,更多孩子的生活自理面临巨大困难,连系鞋带都需要分解成十几个步骤练习。总有亲戚拍着胸脯:“没关系,说不定哪天变成数学家!”对于患儿母亲来说,“天才”就像一种讽刺,让她面对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时,有说不出的痛。

当孩子确诊为孤独症后,往往就要有一位家庭成员被“绑定”。内地的商业保险并没有把孤独症列为报销对象,每月近万元的康复费用,年复一年不是个小数字。确诊为孤独症的人士虽然可以申请残疾证,并获得每年数万元的康复课程费用额度,但很多家庭出于各种考虑没有去办证。相比家长肩头经济压力的“巨石”,他们更担心社会歧视会压在孩子身上。

“这些年,像捧起一团被命运揉皱又展开的锡纸,在褶皱深处寻找未被磨蚀的光斑。”一位患儿妈妈这样写道。

她每天必须要在第7站下车,陪孩子数栏杆上的圆圈。那些被反复摩挲的铁圈,像极了评估表上“语言能力:12月龄水平”旁的星星。她知道,有些星星永远无法摘下,但至少她学会了接纳。

4月2日是世界提高孤独症意识日。我们需要朋友圈刷屏的蓝丝带,但也希望这种温暖从4月2日延续开来,给孤独症家庭特别是苦苦支撑的患儿妈妈更多的支持;希望我们也告诉身边的孩子,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些孩子,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值得拥有灿烂的人生。

4月2日是世界提高孤独症意识日。我们需要朋友圈刷屏的蓝丝带,但也希望这种温暖从4月2日延续开来,给孤独症家庭特别是苦苦支撑的患儿妈妈更多的支持;希望我们也告诉身边的孩子,不要用有色眼镜去看待这些孩子,他们和我们一样,也值得拥有灿烂的人生。

(新华社)

相关文章
学生们忙着增添“装备”,“开学经济”不断升温!山西省消协发布提醒,理性消费,规避风险 又是一年开学季,学生们纷纷忙着增添“装备”,教辅、学习用品、特色文创、数码产品等迎来销售“小高峰”。连日来,记者走访部分商超、书店、文具店等了解到,针对开学消费热潮,商家也纷纷推出各种满减、打折等促销活动,“开学经济”不断升温。教辅书籍热销 文创产品成“新宠”9月3日,记者从太原市小店区一家书店看到
2025-09-05 08:49:00
呼和浩特家长速看!官方解读!幼儿园保育教育费这样免……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呼和浩特市如何实施? 跟着小编一起来看 教育部门权威解读—— 1.问:哪些孩子能免幼儿园保育教育费?从什么时候开始?答: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市所有经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公办
2025-08-30 15:43:00
国防部介绍大学生应征入伍优待政策 8月28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张晓刚大校答记者问。记者:当前正处于征兵季,很多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军入伍,热度很高。请介绍大学生应征入伍的相关政策。张晓刚:今年是习主席回信勉励南开大学新入伍大学生8周年,一批批优秀大学生响应号召携笔从戎,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挥洒热血青春。大学生
2025-08-28 15:23:00
巧化养老钱保管风波 近日,汪清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特殊的保管合同纠纷。一笔本为安享晚年的拆迁款,却意外引发母女嫌隙、姐妹龃龉。年逾七旬的赵某名下的某村房屋拆迁后,获得了一笔数额不小的补偿款,她将这笔“养老钱”存入大女儿张某梅名下的银行账户,张某梅因其妹妹张某红居住较近、办事细心,便将这张银行卡交由其保管。然而,矛盾在
2025-08-18 15:21:00
男童被带去冒名顶替打疫苗,警方介入 近日,嘉兴的一位女士反映,她六岁的儿子被一个小姐妹带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冒名顶替了对方的女儿打了流脑疫苗,而在几天之前,她的儿子刚打过流脑疫苗。她还发现,半年前,儿子已经被小姐妹带去打过一次疫苗了。大象新闻记者询问了当地卫健委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回应称已经了解到这个情况,但是具体的详细情况的话还需要再
2025-08-15 17:36:00